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袁征  乔飞  徐祥涛  姚志刚 《肝脏》2016,(3):232-234
<正>病例1:男性,31岁,因"乏力、纳差伴眼黄、身黄、尿黄1周"于2013年7月17日入院。既往"HBeAb(+)乙型肝炎携带"病史10年。入院时极度乏力,纳差,无瘙痒,小便黄,无陶土样便。体检:体重:85Kg。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无缩小。辅  相似文献   
72.
目的构建人源靶向补体抑制物CR2-CD59,并筛选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高效表达细胞株。方法运用FuGENE6转染试剂,将含有人CR2-CD59的重组PEE14.1质粒转入CHO细胞,蛋氨酸亚氨基代砜(MSX)筛选出阳性克隆,并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对CHO细胞表达株进行培养获得重组蛋白,以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EE14.1-CR2-CD59重组质粒,获得CHO细胞稳定表达株。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CR2-CD59的相对分子质量同预期结果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CR2-CD59可与CR2、CD59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且与含血清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能明显提高CHO细胞的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人源靶向补体抑制物CR2-CD59。  相似文献   
7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术后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较术前升高,且其促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作用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抑制MDSCs活化与增殖.但围手术期MDSCs的变化与肿瘤术后转移的关系及BMSCs能否通过抑制MDSCs预防手术后肿瘤转移尚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围手术期MDSCs变化与手术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及BMSCs对围手术期MDSCs和手术后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经尾静脉注射LLC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组(A组)、麻醉后开腹组(AL组)及麻醉后开腹并肝叶切除组(ALH组).AL组小鼠手术后分为2组:术后无治疗组(AL1组)和术后给予同系BMSCs治疗组(ALB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Gr-1+CD11b+细胞的含量;第14天计数小鼠肺表面转移灶.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MDSCs体系中加入BMSCs共培养的方法探讨BMSCs对MDSCs生成的影响.结果:与C、A组相比,AL和ALH组小鼠肺转移灶显著增多(P<0.01);且ALH组较AL组显著增多(P<0.05).手术后AL和ALH组小鼠PBMCs中Gr-1+CD11b+细胞与C、A组相比显著升高;与AL组比较,ALH组Gr-1+CD11b+细胞显著升高.第14天,AL及ALB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灶数量分别为38.00±9.57和6.5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组小鼠PBMCs中Gr-1+CD11b+细胞与AL1组相比明显降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MDSCs体系中加入BMSCs可显著抑制MDSCs的活化和增殖.结论:手术应激诱导MDSCs并促肿瘤肺转移形成,BMSCs可以抑制MDSCs的生成进而抑制手术后肺转移形成.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观察4组麻醉维持用药患儿术后的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嗜睡率及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呼吸管理情况,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对80例施行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组使用4种不同配伍的麻醉维持用药,A组(n=20例):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B组(n=20例):用芬太尼 氯胺酮,C组(n=20例):用异氟醚 氯胺酮,D组(n=20例):用氯胺酮 七氟醚.结果(1)苏醒时间以C、D组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循环功能的改变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肝硬化拟行肝移植的46例患者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三组: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组(A组)、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组(B组)和肝硬化无并发症组(C组)。分别检测有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锲压、左室舒张末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血流动力学表明,肝肾综合征组(A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B和C组(P<0.01),肺毛细血管锲压显著则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心脏每搏量、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B组(P<0.05)。门静脉流速有减缓趋势。结论高动力循环功能失代偿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心功能的减退可能在Ⅱ型肝肾综合征发生中起了重要的转折作用。早期减轻高动力循环状态可能是防止肝肾综合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摘 要〕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治疗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1 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SAP 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完 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时间为 1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 健康评分 Ⅱ(APACHE Ⅱ)及营养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血清 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APACHE Ⅱ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APACHE Ⅱ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 水平显著升高,血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 ALB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Hb、血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肠内营养 治疗可以降低 SAP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 APACHE Ⅱ,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实时食管压监测指导下设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参数对肥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0~65岁,BMI30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VT8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给予个体化PEEP(采用实时食管压监测通过计算呼气末跨肺压=0cmH_2O和吸气末跨肺压=25cmH_2O确定最佳PEEP)、PEEP 5cmH_2O和10cmH_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min(T1)、气腹后头低40.5°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呼吸力学指标。结果T1—T3时P组Ppeak、SBP明显低于,PaO_2/FiO_2明显高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T2时P组Pplat、Raw明显低于PEEP5组(P0.05);T2、T3时P组Cst明显高于PEEP5组(P0.05);T1、T2时P组DBP明显低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结论实时食管压监测应用于PEEP通气的肥胖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知柏地黄汤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质量指数、营养危险指数及对焦虑自评量表值、抑郁自评量表值、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质量指数、营养危险指数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值、抑郁自评量表值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_4~+/CD_3~+、CD_4~+/CD_8~+指数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能够增强患者体质,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恢复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相比一般营养支持更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0.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