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考察黄连膏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同时对黄连膏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接收液为30%乙醇生理盐水,以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盐酸小檗碱、芝麻酚、芝麻素及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黄连膏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累计透过量及吸收规律;取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100 mg·kg-1)、黄连膏高剂量组0.075 g·g-1(生药/膏)、黄连膏中剂量组0.15 g ·g-1(生药/膏)、黄连膏低剂量组0.3g ·g-1(生药/膏),每组6只。阳性对照组为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进行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黄连膏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连膏中芝麻酚、盐酸小檗碱、芝麻素及总生物碱在24 h内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82,4.10,0.78,16.54 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0.125 2,0.181 4,0.034 2,0.745 7 μg·cm-2·h-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连膏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CB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黄连膏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性能及抗炎活性,24 h内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随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升高而增加,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经典提取分离技术结合现代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固相萃取分离技术,以小鼠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为考察指标,获得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5条提取路线,按照所设计的提取路线提取得到5个提取物,通过筛选得到最佳提取物;之后运用经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加味黄连膏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并研究其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21批加味黄连膏的相似度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通过含量测定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其皮肤保护作用。结果:加味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50,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8个峰,盐酸黄柏碱、芝麻酚、阿魏酸、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姜黄素和芝麻素。OPLS-DA结果显示,3号峰(盐酸黄柏碱),5号峰(阿魏酸),15号峰(姜黄素),16号峰(芝麻素)为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其含量分别为0.021 0~0.028 7、0.006 7~0.010 0、0.021 5~0.025 8、0.209 5~0.235 5 mg·g–1,且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00.33%,黑色素抑制率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HPLC同时测定蚊子草药材槲皮苷、山柰酚含量.方法 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波长254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30℃.结果 对10个不同地区和采收时间的蚊子草中的主要及共有成分槲皮苷、山柰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 建立的蚊子草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是控制药材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飞蓬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飞蓬全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对小飞蓬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位进行反复柱色谱,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飞蓬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1),槲皮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3-O-α-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9),4′-羟基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黄芩苷(11),芦丁(1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飞蓬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五味子软胶囊进行初步药效学研究,证实其有很好的镇静安神作用。方法通过灌胃给药观察小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及对域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作用的影响和对小鼠协同水合氯醛睡眠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五味子软胶囊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次数的增加,作用增强,而在相同剂量时镇静安神作用强于刺五加脑灵液阳性对照组。结论五味子软胶囊镇静安神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赵彧  邱明阳  刘玉婷  杨洋  睢博文  严铭铭  邵帅  徐东铭 《中草药》2017,48(21):4584-4590
大蓟Cirsii Japonici Herba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甾醇类、木脂素类、长链炔烯醇类、苷类和挥发油类化合物,有凝血止血、降血压、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通过在Sci Finder、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1977—2017年大蓟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为大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朝鲜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Epimedium korcanum Nakai的地上全草,具有温肾壮阳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有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免疫功能和雄激素作  相似文献   
19.
木蠹虫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蠹虫又名苦参虫系木蠹娥科芳香木蠹娥Coss-us Cossus Linnaeus的幼虫。药用其油脂,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用甲醇、乙醚提取其油脂,并制成注射剂,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有文献报道棕榈酸和月桂酸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葵酸和月桂酸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棕榈酸还有促进物质代谢同化过程的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对木蠹虫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分析的报道。本文对木蠹虫油的总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1.1 材料 木蠹虫甲醇、乙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多指标综合优选复方降脂缓释片的水提醇沉工艺及其降低血脂的活性研究。方法:选择丹酚酸B、荷叶碱、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的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媒量为影响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提工艺;以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和浸膏相对密度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采用动物高脂血症模型对复方降脂缓释片提取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10倍加水量、提取3次,每次1.5 h,提取温度100℃,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浸膏相对密度1.15 g·mL-1(40℃),加入乙醇使醇量达到70%,放置12 h;通过高脂血症模型实验研究得出复方降脂缓释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血脂。结论:优选后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复方降脂缓释片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脂。为确保开发出安全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复方降脂缓释片提供了实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