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741篇
内科学   62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137篇
预防医学   60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11篇
  3篇
中国医学   481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总结239例重症胸部创伤的临床资料。简明创伤分级法≥3或创伤产重度评分≥16的胸部创伤按致伤原因,胸部创伤分类,胸部创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221例,死亡18例,结论:早期诊断、处理、严密监护,掌握熟练的诊治技能是救治成功的2。  相似文献   
72.
随着联合国WHO《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指南》(GINA)在我国推广,以及第二次全国哮喘会议《哮喘防治指南》的制定,加以哮喘发病率以5%的惊人速度增长[1],医务人员对哮喘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大大增强。本文对1998年1月到1998年4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  相似文献   
73.
通过液体及平板溶菌活性测定,证明了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RX-17发酵液中存在对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lngbritt有强力溶解作用的物质-RX-17溶菌酶。产酶培养基碳、氮源最适配比为蔗糖3%、大豆蛋白胨1.25%、牛肉膏0.2%;最适产酶温度为33℃;高溶氧水平对酶的产生有利。溶菌特异性试验证实了RX-17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乳脂链球菌(S.cremar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短乳杆菌(L.brevis)、产氨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mmoniagenes)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多种G^ 、G^-细菌均有良好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74.
加替沙星注射液的研制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的处方、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盐酸、氢氧化钠为 pH调节剂及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制备加替沙星注射液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的含量。结果 :制备的加替沙星注射液 (pH 5 .0 )在高温 (80°C)、光照(3 60 0lx) 1 0d及室温留样考察 2 4mo ,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结论 :处方及工艺经中试放大制备的注射液性质稳定 ;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可满足临床用药要求。  相似文献   
75.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留置针(头皮式套管针)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早在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优点是: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因此通过提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茶多酚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 ,观察膀胱癌细胞系 (T2 4及SCaBER)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对细胞生长以及PTEN、E 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加入 0、5 0、10 0、2 0 0、4 0 0 μg·ml-1茶多酚的T2 4细胞和SCaBER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0 %、11 2 %、33 4 %、36 9%、6 7 5 %和 0 %、16 5 %、19 1%、30 3%、31 4 %。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 ,癌细胞出现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6 8%、2 5 1%、2 8 6 %、36 6 %、4 1 1%和 2 1 4、2 7 2 %、2 8 5 %、36 8%、4 7 7% ;同时 ,随茶多酚作用浓度的增加 ,出现G1/S阻滞细胞逐渐增多 ,细胞分裂增殖指数 (PI)降低 ;而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由 (37 6 6± 0 4 9)、(38 2 8± 0 6 1)逐渐增加至(16 3 92± 3 36 )、(177 36± 10 79) ,E 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由 (37 5 2± 1 14 )、(38 5 9± 4 2 4 )逐渐增加至 (12 1 86± 1 5 0 ,15 3 5 8± 2 5 1) (P <0 0 1,P <0 0 1)。结论 :茶多酚对T2 4及SCaBER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PTEN、E 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具有逆转细胞恶性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 (ILK )、上皮细胞钙黏素 (E 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方法检测 5 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E 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6.0 % (2 3 /5 0 )、5 0 .0 % (2 5 /5 0 )。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 ,ILK阳性表达率增高而E cad表达降低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10 0 .0 % (16/16)和 6.2 % (1/16)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K、E 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ILK高表达或激活可能是E cad低表达或缺失的原因之一 ,联合检测ILK、E cad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78.
甘草园     
~~甘草园!主持@叶春旸 !主持@缪印堂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获取23例经组织学/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在工作站上将强化前后的图像行减影处理,得到肺动脉(PA)期、肺实质(PP)期、肺静脉/降主动脉(DA)期图像,并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测定癌肿的起始强化时间、峰值时间,以及癌肿在肺动脉灌注期(包括PA期及PP期)及主动脉灌注期(DA期)的强化率,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测得三种微循环灌注模式:14例(60.9%)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在体循环期达到峰值,体循环期强化率较肺循环期高(P<0.001),提示癌肿为肺/体循环双重供血,以体循环为主;7例(30.4%)在体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完全为主动脉供血;2例(8.7%)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主要由肺动脉供血。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技术可以对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前几天门诊部发生了一件事 :一个颈椎病病人做完针灸回家 ,睡梦中忽然感到肩部疼痛 ,着亮了灯一看——竟然在肩井穴处有一针灸针 ,拔出来细瞧针柄已经弯曲如弓。他马上打电话给医生 ,后者连忙叫之去拍胸片以排除气胸。“幸亏没有事 !”医生心有余悸道。造成这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门诊病人多 ,一些专家医生要亲自一个个扎针已是竭尽全力 ,再要求他一个个亲自出针就勉为其难了 ,所以一般出针是让其带教的学生或进修医师代劳 ,后者由于不是自己动手进针 ,出针时倘若检查不够仔细 ,自然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据其他长辈医生所言 ,这种事并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