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23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685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235篇
  3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71.
目的:观察烧伤后残余创面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的疗效及局部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创面外用rhGM-CSF凝胶剂及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创面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两组创面分泌物、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的变化及局部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7,14 d的创面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选择1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肉芽组织较为鲜红。未观察到明显局部不良反应。治疗7,14 d后的创面细菌清除率联合治疗组为(45±11)%、(92±9)%,均高于对照组[(28±12)%、(70±11)%,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8±14)%、(97±10)%,均高于对照组[(53±12)%、(89±13)%,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3)d,P<0.001]。治疗前2组创面TNF-α、IL-1β积分光密度(IO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14 d联合治疗组创面TNF-α和IL-1β IOD值分别为2740±248,1385±116和7876±596,4185±399,均低于对照组(3419±178,2112±297和9912±578,6657±412,P<0.001)。结论: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长及创面TNF-α、IL-1β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背景模式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特点。方法 选取56 例胎龄25~33 周的PIVH 早产儿及31 例同胎龄段无PIVH 早产儿,将PIVH 患儿按Papile 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出血组(Ⅰ、Ⅱ级)和中重度出血组(Ⅲ、Ⅳ级),对各组早产儿aEEG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轻度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中重度出血组患儿的电压连续性降低,睡眠觉醒周期(SWC)缺失率高,aEEG 评分低(P 结论 aEEG 背景活动及SWC 的改变与早产儿PIVH 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深低温低流量(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 DHLF)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5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5 mg/kg 组、尼可地尔1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LY294002组以及 LY294002组,每组15只。建立 DHLF 模型,在再灌注24 h后取小鼠脑组织进行 HE和 TUNEL 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凋亡,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总 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 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结果 HE 病理学染色显示,尼可地尔组皮质神经元损伤减轻,胞膜凹陷、胞核固缩、浓染、核仁模糊不清等现象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TUNEL 染色显示,各剂量尼可地尔组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均<0.05)。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尼可地尔组 p-Akt 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均<0.05),而Bax 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 均<0.05)。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后,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凋亡指数和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对 DHLF 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进而调控下游蛋白 Bcl-2和 Bax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4.
患者女,40岁,全身水肿1个月。患者于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鸣不适伴听力下降,在外院诊断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耳鸣闷塞感缓解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颜面部轻度水肿,以眼部为主,进行性加重,累积四肢,致行走不便。伴全身乏力、胸闷不适、腹胀、酸痛,以肾区疼痛为主,按压时加重。院外超声提示:双肾结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在抗PD-1治疗期间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的367例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irAEs、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367例患者,中位年龄62岁,男性...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固定,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5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疗效肯定,可预防术后主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7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肝切除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且联合阻断组的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低于半肝阻断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第3、7天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亚型(AT1)及Mas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T1、Mas在RE发生与发展中表达的相互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符合胃镜下及病理标准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0例、RE组织45例、BE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AT1、Mas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运用Krusral-wallis H方法检验AT1在正常食管黏膜、RE、BE组织中的表达秩均值分别为38.70、55.46、6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升高的趋势。Mas在正常食管黏膜、RE、BE组织中的表达秩均值分别为68.47、52.43、3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下降的趋势。Mas与AT1在RE及BE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RE的发生及演化为BE的过程中,AT1表达强度升高,而Mas表达强度降低,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其与RE发病机制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提高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双侧5枚动脉瘤患者一期单侧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行经翼点入路一期单侧开颅夹闭了5枚颅内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2枚,前交通动脉1枚,左侧大脑中动脉2枚),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占动脉瘤总发病率约10%~15%,一期开颅手术治疗可以一次解除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且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980.
目的研究野外环境下救护车载16层移动CT头部扫描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像质量,建立颅脑伤病移动医疗救治新模式。 方法利用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常用救护车,采用特制固定装置将移动CT与车厢底面的钢板链接固定,观察救护车载在高速和乡村公路行驶过程中,移动CT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选取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7年5月22日纳入的35例受检者,在野外环境进行车载移动CT头部扫描检查,记录检查时间、分析成像质量及相关性能指标。 结果救护车在高速公路运行50 km和乡村公路运行7 km,检测CT固定可靠、安全。野外环境下,在救护车上连续进行头部移动CT检查35例,累计耗时141 min,例均耗时4.03 min。CT断层成像清晰,无震动伪影,与临床诊断完全相符合。CT扫描显示脑损伤恢复期3例,基底节区出血后脑软化4例,陈旧性脑梗塞合并脑萎缩28例。检测扫描辐射剂量为40.43 mGy,个人功耗为0.29 kW/h。 结论野外环境下救护车载16层移动CT的固定链接技术可靠,头部扫描断层成像质量良好、性能稳定,扫描时间短,诊断精准、使用便捷,建立了移动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