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delayedsuprachoriodalhaemorrhage,DSCH)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分步手术治疗DSCH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SCH的10例(10眼)患者,收集并分析临床数据,包括眼底检查、眼部B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视力和眼压等。结果 10例(10眼)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56.60±17. 67)岁。8例患者行巩膜切开引流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另2例行保守治疗。随访时间为(15.2±4.3)个月。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全身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及慢性肾病是DSCH的危险因素。一旦确诊为DSCH,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将会为患者的预后带来更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国产可折叠ASIL600C型非球面人工晶体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本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相似文献   
63.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erifoveal telangiectasia,IPT)是一种较为少见且病因不明的眼科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贝伐单抗(avastin)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PT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泪囊结膜囊吻合术治疗严重泪小管撕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只眼)严重泪小管撕裂伤的患者行泪囊结膜囊吻合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19眼)中治愈14眼、显效3眼、无效2眼,有效率89.47%.结论:泪囊结膜囊吻合术是治疗严重泪小管撕裂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先天性睫毛后倾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睫毛后倾矫正术(深部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机理、手术时机以及与先天性睑内翻的区别联系。方法应用深部固定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睫毛后倾56例(112只眼),年龄3~14岁,平均7.5岁。术后随诊观察3~24个月。结果治愈51例(102只眼),好转2例(4只眼),失败3例(6只眼),总有效率94.6%.结论深部固定法能去除先天性睫毛后倾根源,更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是先天性睫毛后倾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6-0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患者15例15眼,距离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13±2.41mo。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眼内炎症状及体征,术后行眼前段、眼底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结果:致病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培养阳性9眼(60%),由厌氧菌感染引起4眼(44%),由真菌感染引起3眼(33%),由需氧菌感染引起2眼(22%)。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mo。经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经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硅油填充及晶状体囊切割治疗后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眼(7%)。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安全、有效,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及晶状体囊切割可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和牛磺酸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条件和可能机制.方法 用含有105U/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10%胎牛血清(FBS)、5%自体血浆、4 mmol/L-谷氨酰胺、30 ng/ml rhEGF的Dulbeceo改良Eagle培养基与F12以1:1混合(DMEM/F-12)培养液对人脐血MSC进行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后改用含牛磺酸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90、CD29、CD34、CD44及CD4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视紫红质、巢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组资料的卡方检验分析NSE、视察红质、巢蛋白的表达.结果 脐血MSC首次培养5~7 d,有间充质样细胞贴壁,3~4周后细胞达80%~90%融合,传代后生长加速;形态学类似骨髓源性MSC.脐血MSC均一稳定地表达MSC的相关抗原CD29、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经牛磺酸体外诱导后的脐血MSC中,3120个细胞中有2515个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050个细胞中有903个细胞表达巢蛋白,3175个细胞中有1168个细胞表达视紫红质;未诱导组的2965个脐血MSC中仅有234个细胞表达NSE,其他抗原未见表达.两组间NSE、巢蛋白和视紫红质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 242.9,1 073.0,1 444.5;P值均<0.01).结论 人脐血MSC经rhEGF和牛磺酸诱导后能使部分MSC向神经元样细胞或视紫红质阳性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角膜缘血管网切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沙眼、热烧伤、感染、外伤等原因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52例52眼行角膜缘血管网切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合并角膜溃疡12眼,合并角膜白斑3眼;新生血管累及角膜中央区有8眼,旁中央区10眼,周边区24眼,角膜缘区10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mo,观察眼部自觉症状、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行者44眼,术后视力未见变化者8眼。原有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得到控制、角膜透明性有所提高。术后6mo,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2眼(42%);复发17眼(33%)。结论:角膜缘血管网切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无明显副作用,能减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辅助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的手术疗效。方法:31例患者共31只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例)在PPV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TA混悬液的颗粒。用5 ml平衡盐液通过5.0μm微孔径滤过膜联合三通管置换TA混悬液赋形剂。手术中每次注入0.5-1.0 ml,显现玻璃体、玻璃体后皮质以及内界膜。切除玻璃体和玻璃体后皮质后,根据术中需要行眼内光凝、气-液交换、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手术后至少随访4个月。结果:31只眼(100%)玻璃体及其后皮质能被TA清楚显现,能顺利而完全地切除,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均可显现内界膜并成功剥离。术后最终随访31只眼有26只眼(83.8%)视力稳定或提高在2行以上,2例发生眼内压升高,白内障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辅助PPV手术切除玻璃体和玻璃体后皮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超声乳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眼压控制在40mmHg(1mmHg=0.133kPa)以下,房角无广泛粘连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27例(29眼),并观察疗效。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矫正视力,3例(3眼)因视神经及黄斑病变≤0.2,另24例(26眼)术后4周矫正视力≥0.8,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轻,术后眼压控制良好,除1例需再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早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