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0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35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550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761篇
内科学   661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254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科学   480篇
综合类   77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567篇
  4篇
中国医学   322篇
肿瘤学   4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对大鼠和小鼠的抗炎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于左后足趾中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建立足趾肿胀模型,对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抗急性炎症疗效进行评价;将灭菌棉球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建立肉芽肿模型,进行抗慢性炎症疗效评价。采用ICR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对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镇痛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可降低大鼠足趾肿胀度(P<0.05),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肉芽肿(P<0.01),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可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结论:联合使用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具有抗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作用;可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早期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方法:2007-05/2009-08对门诊检查出视网膜周边区存在裂孔的患者用氩激光行早期环绕光凝裂孔,视网膜光凝患者19例21眼,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诊2wk~6mo。分析裂孔成因、大小及形态对疗效的影响,其中1例再行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术,均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视网膜裂孔非常重要,选择性行视网膜光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3.
Shi L  Wang S  Zangari M  Xu H  Cao TM  Xu C  Wu Y  Xiao F  Liu Y  Yang Y  Salama M  Li G  Tricot G  Zhan F 《Oncotarget》2010,1(1):22-33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crucial role of CKS1B in multiple myeloma (MM) progression and define CKS1B-mediated SKP2/p27(Kip1)-independent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s. Forced-expression of CKS1B in MM cells increased cell multidrug-resistance. CKS1B activates STAT3 and MEK/ERK pathways. In contrast, SKP2 knockdown or p27(Kip1) over-expression resulted in activation of the STAT3 and MEK/ERK pathway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BCL2 is a downstream target of MEK/ERK signaling. Stimulation of STAT3 and MEK/ERK signaling pathways partially abrogated CKS1B knockdown induced MM cell death and growth inhibition. Targeting STAT3 and MEK/ERK signaling pathways by specific inhibitors induced significant MM cell death and growth inhibition in CKS1B-overexpressing MM cell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resulted in synergy. Thus, our findings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targeting STAT3 and MEK/ERK/BCL2 signaling in aggressive CKS1B-overexpressing MM.  相似文献   
994.

Background

In our previous study, it was well defined that IGFBP7 was an important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We aimed to uncover the downstream 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IGFBP7''s behaviour in this study.

Method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profiles between PcDNA3.1(IGFBP7)-transfected RKO cells and the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controls were generated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mass spectrometry (MS) identification. The selec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induced by IGFBP7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and ELISA. The bi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protein was explored by cell growth assay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

Results

Six unique proteins were fou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PcDNA3.1(IGFBP7)-transfected RKO cells, including albumin (ALB), 60 kDa heat shock protein(HSP60), Actin cytoplasmic 1 or 2, pyruvate kinase muscle 2(PKM2), beta subunit of phenylalanyl-tRNA synthetase(FARSB) and hypothetical protein. The downregulation of HSP60 by IGFBP7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and ELISA. Recombinant human HSP60 protein could increase the proliferation rate and the colony formation ability of PcDNA3.1(IGFBP7)-RKO cells.

Conclusion

HSP60 was an important downstream molecule of IGFBP7. The downregulation of HSP60 induced by IGFBP7 may be, at least in part, responsible for IGFBP7''s tumor suppressive biological behaviour in CRC.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buty lphthalide,DBT)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讨DBT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疗效。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丁基苯酞大剂量治疗组(DBT1)、丁基苯酞小剂量治疗组(DBT2)、丁基苯酞预防组(DBT3),用药1月,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BT不同剂量治疗1月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减轻;NF-κBp65、COX-2阳性细胞数表达减少(P〈0.01),且不同剂量组间亦有差异(P〈0.01)。结论丁基苯酞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实验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丢失,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COX-2表达,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建立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 法)参考品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33.3%的饱和硫酸铵提取日本血吸虫抗体IgG γ球蛋白,经过离子交换剂DEAE 层析过滤后,用Lowry 法测定蛋白浓度。标定和验证合格后制成冻干阳性标准参考品。采取健康试验兔血清经处理、标定后冻干作为阴性标准参考品。用阴、阳性同批号冻干参考品各100 份,分别在1、3、5、7、9、11、13、15、17、19、21、24月后,用ELISA 和IHA 测定冻干参考品实验室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冻干参考品经过ELISA 和IHA 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其效价符合要求,其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各时间点测定均符合要求。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阴性和阳性血清冻干品可以作为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 法)的参考品,其冻干品稳定性满足试剂盒保存两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及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动物研究,对肺动脉支架置入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方法成年杂种犬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全麻下采用介入技术在其右肺下叶动脉置入Cook Zliver 635自膨式血管支架。实验组1术前2天~术后12周使用抗凝药,实验组2术前2天~术后6周使用抗凝药。所有动物,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6周、12周行DSA检查;术后6周、12周行CT肺动脉造影;术前及术后6周、12周进行肺动脉压力、潮气量及血气分析测定,12周时将动物处死取标本。评价支架置入过程、术后影像学表现、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技术成功率、支架内皮覆盖、支架置入后狭窄率和潮气量、血气分析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 0软件包进行分析,测最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及Friedman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8只实验动物均顺利置入血管支架于右肺动脉内,支架释放过程顺利,支架膨胀良好、位置满意。术后影像学检查8只动物支架均未见狭窄、移位、变形、断裂等改变,但CT肺动脉造影显示其中2例支架近端未能完全贴紧血管壁。肺动脉压、潮气量、血气分析检查未发现显著改变。4例支架完全内皮化,4例支架未能完全内皮化(所有未完全内皮化的支架皆为远端内皮化,近端未内皮化,1例内皮化约30%、2例内皮化约50%、1例内皮化约70%),支架远端较近端更易形成内皮化,内皮化程度与实验组无关。被支架覆盖开口的分支血管皆未堵塞,血管内皮绕过血管分支开口处生长。 结论自膨式血管支架可以顺利置入犬肺动脉,对呼吸功能、右心功能无显著影响。肺动脉的血管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轴性症状明显率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 < 0.05),颈曲指数丢失值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显著低于单开门组(P < 0.05)。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末次随访1例患者2枚钛钉轻微松动,患者无异常症状。单开门组治疗中6例开门时出现铰链侧断裂,将断裂椎板切除,脊髓表面覆盖人工硬脊膜加以保护。结果表明,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与单开门组相比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无差别,但治疗后并发症远低于单开门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99.
1000.
背景:软骨调节素Ⅰ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软骨中表达,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少量表达。结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推断软骨调节素Ⅰ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会起促进作用。 目的:构建软骨调节素Ⅰ表达载体,使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稳定上调表达。 方法:在大鼠软骨组织中获取软骨调节素Ⅰ目的基因,使用pcDNA3.1(+)质粒表达载体构建pcDNA3.1(+)/ChM-I表达载体。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pcDNA3.1(+)/ChM-I表达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G418稳定筛选转染细胞,用RT-PCR 及Western blot 检测软骨调节素Ⅰ在细胞株内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对阳性克隆的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与软骨调节素Ⅰ基因长度相符并且序列无误,且读码框正确。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软骨调节素Ⅰ的mRNA及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稳定的高表达。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ChM-I表达载体,并成功将其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最终使软骨调节素Ⅰ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稳定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