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58篇
  免费   7652篇
  国内免费   4630篇
耳鼻咽喉   776篇
儿科学   1172篇
妇产科学   622篇
基础医学   5537篇
口腔科学   1607篇
临床医学   9505篇
内科学   7158篇
皮肤病学   1152篇
神经病学   1763篇
特种医学   28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7730篇
综合类   20393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493篇
眼科学   1257篇
药学   9532篇
  120篇
中国医学   7049篇
肿瘤学   4084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2331篇
  2021年   3217篇
  2020年   2942篇
  2019年   1678篇
  2018年   1812篇
  2017年   2253篇
  2016年   1746篇
  2015年   3112篇
  2014年   4122篇
  2013年   4742篇
  2012年   7025篇
  2011年   7531篇
  2010年   6387篇
  2009年   5680篇
  2008年   5998篇
  2007年   5827篇
  2006年   5325篇
  2005年   4358篇
  2004年   3244篇
  2003年   2614篇
  2002年   2159篇
  2001年   1808篇
  2000年   1412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阐述对梅毒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本院检出的72例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2例中44%(39/72)的患者未进行正规治疗及定期复查,51.3%。(16/39)的患者确诊后和治疗前未做滴度测定。结论:对可疑病人常规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早期诊断,正规足量治疗,治疗前行滴度测定,定期复查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芦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芦沙坦及苯那普利对老龄前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老龄前期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苯那普利(10mg.kg^-1.d^-1)及芦沙坦(30mg.kg^-1.d^-1)治疗组,治疗期为3个月,每月测压一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Ⅱ及MAPK。结果:苯那普利及芦沙治疗后血压、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及MAPK明显低于SHR相对照组(P<0.01),芦沙坦组血中及心肌中AⅡ无下降。结论:AⅡ、ET及MAPK参与了SHR的血压升高及心肌肥厚的形成。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有抑制AⅡ、ET及MAPK的活性,从而达到降压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中IFN γ、L Arg及L NNA对NO合成的影响及NO抗旋毛虫的作用。 方法 分离、纯化长爪沙鼠腹腔巨噬细胞 ,置RPMI16 4 0培养液中培养。设IFN γ组、L Arg组、L NNA组和对照组 ,每个实验组又分 5个不同的浓度组。分别向含有巨噬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 γ、L Arg及L NNA进行体外培养。培养 2 4h后 ,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NO含量。将旋毛虫幼虫分别加入上述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旋毛虫幼虫的活动及损伤。结果 ①体外培养中 ,激活的巨噬细胞能产生NO ,IFN γ和L Arg能促进NO的合成 ,L NNA则能抑制NO的合成 ,这种促进或抑制NO合成的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②加入旋毛虫幼虫后 ,在IFN γ和L Arg培养体系中 ,随着NO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对虫体的抑制及杀伤作用越来越明显 ,导致其活动度减弱 ,虫体破裂 ,最终死亡 ;在L NNA培养体系中 ,L NNA浓度越高 ,对虫体的影响越小。结论 ①体外培养中 ,通过激活的巨噬细胞 ,IFN γ和L Arg能促进NO的合成 ,给予L NNA则能抑制NO的合成。②NO对旋毛虫幼虫有抑制及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异型增生程度不同的口腔白斑和不同分级的鳞癌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 π)的表达 ,探讨GST π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S -P法 ,对 5 4例轻、中、重度异型增生 ,4 7例高、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癌 ,7例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患者组织进行GST π检测。 结果 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GST π的表达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例中的GST π阳性率分别为4 7.8%、5 2 .9%和 6 4 .2 % ,高于单纯增生组 (P <0 .0 1) ;高分化鳞癌GST π阳性率为 6 4 .7% ,中、低分化鳞癌组分别为 2 8.5 %及 2 2 .2 % ,中、低分化鳞癌组表达均低于高分化鳞癌组及异型增生组 (P <0 .0 5 )。 结论 GST π表达的变化与口腔鳞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IV)及层黏蛋白 (L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健康人组 2 2例、急性肝炎组 10例、慢性肝炎组 10例、肝硬化组 2 5例及慢性重症肝炎组 10例 ,分别检测血清HA ,CIV及LN的水平 ;对肝硬化组三项指标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 ,CIV及LN的水平以肝硬化组和慢性重症肝炎组最高 ,均明显高于其它组 (P <0 0 1)。肝硬化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 ,但其特异性降低。结论 :联合检测HA ,CIV及LN可提高诊断肝纤维化敏感性 ,但特异性降低 ;其中HA +CI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为最优联合  相似文献   
96.
23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0年6月至2004年5月,本院共收治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病人23例,采用周围硬脑膜悬吊、裂口筋膜缝补及贴敷、静脉窦缝合等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检查中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作为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文从CT检查辐射剂量、优化参数及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途径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合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相似文献   
99.
作者认为恶性肿瘤引起的瘙痒有二种特点:(1)患者难以忍受;(2)抗组织胺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处理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4月至2006年6月15 000余例LC术后28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LC术后28例胆总管残留结石中结石自行排出3例,ERCP确诊25例,25例通过EST成功取石,其中1例为术后胆漏并发胆管结石。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积极处理,可减少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