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6篇
  免费   3252篇
  国内免费   1521篇
耳鼻咽喉   235篇
儿科学   425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2155篇
口腔科学   489篇
临床医学   4208篇
内科学   2841篇
皮肤病学   648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1157篇
外科学   3260篇
综合类   9286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949篇
眼科学   343篇
药学   4167篇
  44篇
中国医学   2978篇
肿瘤学   119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1000篇
  2021年   1239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1256篇
  2014年   1756篇
  2013年   2118篇
  2012年   3007篇
  2011年   3092篇
  2010年   2902篇
  2009年   2621篇
  2008年   2784篇
  2007年   2716篇
  2006年   2430篇
  2005年   1967篇
  2004年   1331篇
  2003年   1003篇
  2002年   774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生血汤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初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生血汤辅助治疗,14d为1个周期,观察4周期化疗,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扶正生血汤用于化疗后患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外周血象,并有助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为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该院103254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254例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标本50970例,感染率为49.36%,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41478例(40.17%),人型支原体(Mh)感染970例(0.94%),Uu+Mh混合感染8522例(8.25%);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Mh,连续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Mh感染率呈下降趋势,Uu+Mh混合感染率相对稳定。女性Uu、Mh、Uu+Mh感染率分别为45.46%、1.08%、9.20%,明显高于男性的28.81%、0.6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年龄段人群支原体感染率(51.32%)最高。Uu、Mh和Uu+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及交沙霉素敏感性较高,耐药率较低;Uu、Mh和Uu+Mh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耐药率较高;Uu对除交沙霉素外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Mh和Uu+Mh对该类药物耐药率均较高;Uu、Mh和Uu+Mh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连续4年逐年小幅下降。结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及交沙霉素可首选用于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南昌地区Uu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对该地区支原体感染的实时监控,加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166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6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98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9.10%;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15株,检出率为48.95%,构成比为82.8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8株,检出率为19.10%;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87株,检出率为5.23%,构成比为8.84%;共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47株,检出率为2.82%,构成比为4.78%.2016-202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检出率逐年递增.金黄色葡萄球菌2016-2019年各年份的检出率与202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率最高,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一般,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的耐药性极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 急性乳腺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耐药监测与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促进信息化住院药房的建设。方法对比新旧住院药房药品调剂管理系统(简称调剂系统)应用前后1个月的流程,护理模块的改变及药师模块的优化,护士排药时间、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时间、调剂差错率等与医疗质量的差异。结果新调剂系统提高了护士排药效率,缩短了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新调剂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变异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史信息、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和实验室数据等,分析人口学、生理病理、合并用药、CYP2C19基因型等与标准化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176例患者241例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标准化谷浓度存在较大变异(范围从0.38-14.72 mg·L-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YP2C19 *1/*1(快代谢型)是标准化谷浓度<1.0 mg·L-1的危险因素(OR: 4.445, 95% CI: 1.514–38.449, P: 0.015);C反应蛋白(OR: 2.377, 95% CI: 1.116, 5.063, P: 0.025)、合并使用奥美拉唑(OR: 4.537, 95% CI: 1.716, 14.637, P: 0.018)及CYP2C19 *2/*2,*2/*3和*3/*3(慢代谢型)(OR: 10.199, 95% CI: 2.516, 21.342, P: 0.001)是VCZ标准化谷浓度> 5.5 mg·L-1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变异度高,影响因素多。CYP2C19基因型、合用奥美拉唑、以及患者炎症水平可能是治疗时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6.
潘庆登  曾春  叶祖兰  宁万如 《安徽医药》2020,24(6):1126-1130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病人不同性别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 2013年 6月至 2018年 1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 245例 IMN病人分为男性组( 149例)和女性组( 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 24 h尿蛋白、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LDL)、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并将两组的尿蛋白、白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的年龄、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异常进行对比。然后,将2,45例病人分别按不同年龄段(年龄 ≤50岁及年龄> 50岁)两组间的 24 h尿蛋白、白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按肾活检时的病程 ≥0.5年和< 0.5年分为两组进行比较,以了解病程对尿蛋白、白蛋白等临床指标是否有影响。结果在 IMN病人中,男性组的年龄、年龄分布、高血压的比例与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男性组的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 69.1%比 53.1%和 11.4%比 2.1%,均 P<0.05)。男性组的 24 h尿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及 LDL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 6.49±4.42)g/24 h比( 4.54±3.19)g/24 h,(396.44±134.55)μmol/L比( 350.46±103.48)μmol/L,(8.75±3.03)mmol/L比( 7.75±2.22)mmol/L和( 6.18±2.64)mmol/L比( 5.21±1.93)mmol/L,均 P<0.01];而白蛋白低于女性组[(23.50±7.22)g/L比( 25.65±6.07)g/L,P<0.05];两组的三酰甘油及 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按不同年龄段(年龄 ≤50岁及年龄> 50岁)将两组 IMN病人进一步分析,在年龄 ≤50岁的 IMN病人中,男性组的 24 h尿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和 LDL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 6.72±4.51)g/24 h比( 3.88±2.40)g/24 h,(402.0±132.68)μmol/L比( 347.56±95.24)μmol/L,(9.21±3.09) mmol/L比( 7.52±2.00)mmol/L,(6.50±2.66)mmol/L比( 4.96±1.76)mmol/L,均 P<0.05];白蛋白低于女性组[(23.43±7.22)g/L比(26.07±5.39)g/L,P<0.05],女性病人的 HDL高于男性病人( P<0.05),两组的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年龄>50岁的 IMN病人中,男性组的 24 h尿蛋白、白蛋白、尿酸及血脂各项指标与女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病程 ≥0.5年组病人的年龄大于病程< 0.5年组病人( P<0.05),而尿酸低于病程< 0.5年组病人( P<0.01),两组的尿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 LDL、三酰甘油及 HDL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在 IMN病人中,男性病人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异常的比例高于女性病人,大量尿蛋白与肾功能异常有关。男性病人的 24 h尿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及 LDL均高于女性病人,而白蛋白低于女性病人,这些规律在年龄≤50岁的病人中更为明显。病程对尿蛋白、白蛋白及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0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住院病人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并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8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 10 885株,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B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常用的 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已高达 8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与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度正相关( r=0.994,P=0.006);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0.717,P=0.045);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 0.791,P=0.0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用量存在中 -高度相关性,应加强这些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管理,遏制和延缓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998.
药动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药动学模型研究从经典的房室模型,统计矩理论的应用,到复杂的群体药动学、生理药动学以及药动-药效学建模,都需要可靠的软件工具来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过程。一些商业公司开发的药动学模型专业软件,已在药物研发和科学研究中广为应用;另一方面,开源工具正得到大力推广。本文总结目前用于药动学模型研究的主流软件工具,对其功能应用做简要介绍,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评估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0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局部未控难治性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门静脉癌栓2例),转移性肝癌13例,在CT导向下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125I粒子活度为0.6~0.8 m Ci,外周匹配剂量(MPD)100~140 Gy。粒子植入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采用经皮肝穿刺,利用单针或多针技术,平行于肿瘤/癌栓长轴方向,间隔0.5~1 cm逐一植入。采用m RECIST评估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分析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 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 OS)。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100%。肿瘤直径1.5~12.0 cm(平均4.0 cm),共植入125I粒子1 748枚(平均每例植入44枚)。近期有效率37.5%(CR 8例,PR 7例),SD 37.5%(15例),疾病控制率(DCR)75%。m TTP 7.0个月(95%CI:4.524~9.476个月),m OS10个月(95%CI:6.901~13.099个月),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5%),粒子肝内游走2例(5%),肝区疼痛不适1例(2.5%),均无需特殊处理;1例(2.5%)术后3 h出现寒战高热,给予对症解热处理。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补救治疗难治性肝癌不仅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