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8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840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326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746篇
口腔科学   197篇
临床医学   1271篇
内科学   843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367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3324篇
预防医学   1273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1254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52篇
肿瘤学   48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77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通过回顾国内肿瘤介入治疗的进展,分析其适应证、治疗规范和存在问题,并对肿瘤介入工作的业务培训、科间协作及病房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前15例、栓塞术后7天2例、3个月3例、6个月6例、1年5例次、3年13例次。结果栓塞后7天主要表现为凝固性坏死;栓塞后3-6个月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灶性坏死为主;栓塞后1-3年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和滤泡萎缩,部分散在增生滤泡被纤维间质分隔包裹,难以形成腺小叶结构,滤泡周围血管网减少。结论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在栓塞后近期内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然后表现为持续的慢性炎性破坏、滤泡萎缩、部分滤泡增生被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裹的变化过程。提示微循环栓塞能肯定地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Graves病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
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是一组以伴发神经系统肿瘤为特征.累及多胚层、多器官、多系统且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多样的家族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复征、yon Hippel—Lindau病、Li—Franmeni综合征、Cowden病、Turcot综合征以及Gorlin综合征等。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特别是CT和MRI诊断技术的出现对此类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氧疗知情同意书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早产儿氧疗安全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 参照《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自行设计新生儿病房氧疗知情同意书,对执行氧疗的早产儿父母及时告知病情并签署氧疗知情同意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儿父母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投诉的情况.结果 患儿住院4~26 d,均未发生氧疗并发症,患儿父母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9.2%;仅发生1起医患纠纷.结论 氧疗知情同意书应用于早产儿氧疗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早产儿氧疗的安全性,提高无陪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27.
宜昌市20年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病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该市大肠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所有结肠镜受检对象为研究群体,对大肠癌患病率、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大肠癌临床症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结果自1980年以来,大肠癌年度患病率呈非线性缓慢上升,男性大肠癌患病率7.1%;女性大肠癌患病率5.5%;在3个年限段(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5年)大肠癌中位患病年龄分别为男53.5、56.7和59.0岁;女51.9、53.7和55.2岁。986例大肠癌中直肠癌691例,乙状结肠癌82例,降结肠癌18例,脾曲癌4例,横结肠癌37例,肝曲癌30例,升结肠、回盲部癌79例,大肠多发性癌45例。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其次为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发生率较低,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该市大肠癌患病率和中位发病年龄呈缓慢上升,低于国内大肠癌高发区。大肠癌肿瘤发生部位有近移和多发趋势。便血是直肠癌主要症状,中老年患者便血发生率高于青年患者,但腹痛发生率低于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28.
贺晓生  易声禹 《医学争鸣》1998,19(2):199-201
目的:探讨头颅瞬间旋转后脑干水肿的形成及超微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9.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
固生蛋白tenascin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固生蛋白(tenascin ,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与HCC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 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TN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TN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 χ2 =4 15 ,P <0 0 5 ;t=2 4 73,P <0 0 5 ) ;②TN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 χ2 =5 4 7,P <0 0 5 ;t=2 138,P <0 0 5 )、病理分级Ⅰ~Ⅱ级组( χ2 =6 87,P <0 0 1;t=2 4 79,P <0 0 5 )以及无转移组( χ2 =10 6 ,P <0 0 1;t=2 6 93,P <0 0 1) ;③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病理分级Ⅲ~Ⅳ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 0 36 ,P <0 0 5 )、无包膜侵犯(t =2 32 8,P <0 0 5 )、无转移(t =2 4 94 ,P <0 0 5 )及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 =2 2 71,P <0 0 5 )。④TN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TN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 =2 4 87,P <0 0 5 )。结论 T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