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67篇
  免费   10817篇
  国内免费   8087篇
耳鼻咽喉   1021篇
儿科学   1557篇
妇产科学   2325篇
基础医学   14748篇
口腔科学   2064篇
临床医学   16101篇
内科学   19837篇
皮肤病学   1448篇
神经病学   6807篇
特种医学   4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12892篇
综合类   18947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7594篇
眼科学   3624篇
药学   12691篇
  112篇
中国医学   6104篇
肿瘤学   10802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1613篇
  2022年   2693篇
  2021年   5809篇
  2020年   4195篇
  2019年   4055篇
  2018年   4134篇
  2017年   3701篇
  2016年   3466篇
  2015年   5224篇
  2014年   6556篇
  2013年   6135篇
  2012年   8955篇
  2011年   9825篇
  2010年   6006篇
  2009年   4787篇
  2008年   6557篇
  2007年   6525篇
  2006年   6585篇
  2005年   6505篇
  2004年   4474篇
  2003年   4227篇
  2002年   3560篇
  2001年   3222篇
  2000年   3312篇
  1999年   3439篇
  1998年   2230篇
  1997年   2161篇
  1996年   1564篇
  1995年   1457篇
  1994年   1266篇
  1993年   820篇
  1992年   1227篇
  1991年   1075篇
  1990年   931篇
  1989年   823篇
  1988年   712篇
  1987年   652篇
  1986年   503篇
  1985年   463篇
  1984年   249篇
  1983年   178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116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120篇
  1978年   59篇
  1976年   52篇
  1975年   55篇
  197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首先确定中毒药物,然后通过测定血药浓度以了解中毒程度,为重度苯妥英钠中毒患者临床抢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间隔一定时间采集患者静脉血,萃取血中药物,在211 nm处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明确中毒药物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在苯妥英中毒患者中最高血药浓度为68.94 mg.L-1,接近治疗浓度上限的3.5倍。结论患者为重度中毒,危及生命,需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积极配合,施行全程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03.
Signaling of RANK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through its ligand RANKL appears critical in osteolysis associated with aseptic loosening (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RANK in a murine osteolysis model developed in RANK knockout (RANK(-/-)) mic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debris was introduced into established air pouches on RANK(-/-) mice, followed by implantation of calvaria bone from syngeneic littermates. Wild type C57BL/6 (RANK(+/+)) mice injected with either UHMWPE or saline alon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ouch tissues were collected 14 days after UHMWPE inoculation for molecular and histolog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UHMWPE stimulation induced strong pouch tissue inflammation in RANK(-/-) mice, as manifested by in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pouch tissue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ed gene expression of IL-1beta, TNFalpha, and RANKL. However, the UHMWPE-induced inflammation in RANK(-/-) mic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observed in RANK(+/+) mice. In RANK(+/+) mice subjected to UHMWPE stimulation, a large number of TRAP(+) cells were found on the implanted bone surface, where active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was observed. No TRAP(+) cells were found in UHMWPE-containing pouch tissues of RANK(-/-) mice. Consistent with the lack of osteoclastic activity shown by TRAP staining, no significant UHMWPE particle-induced bone resorption was found in RANK(-/-) mice. A well preserved bone collagen content (Van Gieson staining) and normal plateau surface contour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of implanted bone was observed in RANK(-/-) mice subjected to UHMWPE stimulation.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evidence that UHMWPE particles induce stro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ut not associated with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n RANK(-/-) mice. This indicates that RANK signaling is essential for UHMWPE particle-induced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but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UHMWPE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相似文献   
104.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其他因素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就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在湖北、北京和辽宁三个地区农村102230名成年人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COPD的发病率高达3%。COPD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以往对此病重视不够,或仅限于急性加重期和疾病晚期的研究,忽视了疾病发展早期的预防和治疗。虽然国内外均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规范,但目前的措施尚不能有效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所以可以说目前没有确实有效的疗法。主要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将近几年COPD发病机理的某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6.
1998~2004年本所共收治急性血吸虫病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病患者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二妙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理疗治疗。结果:两组治疗5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81.5%,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加强医院的自律与维权,将有助于改善当前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文章系统分析了医院自律与维权的现状,提出了医院自律与维权的原则,阐述了现代医院自律与维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神经修复用导管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Science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rveconduit,nerveguide,nerveregener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数字期刊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修复,导管”,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神经再生、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120篇关于神经修复、神经导管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用神经导管桥接断离神经是神经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按其降解性能分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发展复合材料将是制备导管的主要方向。结论:虽然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神经生长因子、雪旺细胞等,但是新型的导管及制备方法将会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医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量表对482名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调查,并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大学生无抑郁或极轻微192人占39.8%;轻度209人占43.4%;中度58人占12%;重度23人占4.8%。生源地、父亲文化程度、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的敏感、学习压力的大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类型和经济情况对医学专业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关系不大(P〉0.05)。结论 要重视学生中存在的抑郁情绪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