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16篇
  免费   9464篇
  国内免费   5711篇
耳鼻咽喉   717篇
儿科学   1412篇
妇产科学   960篇
基础医学   8580篇
口腔科学   1767篇
临床医学   11022篇
内科学   11592篇
皮肤病学   946篇
神经病学   4199篇
特种医学   3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9104篇
综合类   17804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7174篇
眼科学   2445篇
药学   9704篇
  67篇
中国医学   6429篇
肿瘤学   6270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1217篇
  2022年   2581篇
  2021年   4360篇
  2020年   3436篇
  2019年   2806篇
  2018年   2916篇
  2017年   2979篇
  2016年   2727篇
  2015年   3988篇
  2014年   5077篇
  2013年   5327篇
  2012年   7490篇
  2011年   7718篇
  2010年   5919篇
  2009年   4989篇
  2008年   5542篇
  2007年   5402篇
  2006年   5210篇
  2005年   4406篇
  2004年   3591篇
  2003年   3296篇
  2002年   2692篇
  2001年   2139篇
  2000年   1643篇
  1999年   1327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91篇
  1996年   576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Backgrou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has been found to improve after parathyroidectomy (PTX)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There are few data on the effect of PTX on BMD in normocalcemic and normohormonal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2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TX between 2004 and 2012 with pre- and post-PTX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was performed. Within-person changes in BMD pre- and post-PTX were analyzed using log linear mixed models, stratified by biochemical status.

Results

Bone mineral density increased post-PTX in the whole cohort at the lumbar spine (+2.5%), femoral neck (+2.1%), and total hip (+1.9%) and decreased at the one-third radius (–0.9%). On comparison of BMD changes by profile, BMD increased in those with the typical profile at the lumbar spine (3.2%), femoral neck (2.9%), and total hip (2.9%) but declined at the one-third radius (–1.5%). In contrast, BMD improved only at the femoral neck (4.3%) in the normohormonal group and did not change at any site in the normocalcemic group. The typical group had a greater increase in BMD over time at the femoral neck and total hip compared with normocalcemic patient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keletal benefit of PTX was attenuated in normocalcemic and normohormonal patients, suggesting that skeletal changes after PTX may depend on biochemical profile.  相似文献   
22.
23.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29.
30.
马齿苋是一种药食同源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为常见中药,作为药物安全性高。马齿苋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马齿苋,加快马齿苋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综述马齿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其"成分-活性-中药功效-疾病"进行关联分析,为马齿苋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