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62篇
  免费   14019篇
  国内免费   7933篇
耳鼻咽喉   1185篇
儿科学   2405篇
妇产科学   763篇
基础医学   8333篇
口腔科学   2833篇
临床医学   17421篇
内科学   12351篇
皮肤病学   1570篇
神经病学   2997篇
特种医学   5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739篇
综合类   40702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预防医学   17354篇
眼科学   1661篇
药学   17887篇
  179篇
中国医学   14231篇
肿瘤学   6456篇
  2024年   484篇
  2023年   1653篇
  2022年   4319篇
  2021年   5415篇
  2020年   4809篇
  2019年   2604篇
  2018年   2736篇
  2017年   3875篇
  2016年   2919篇
  2015年   5442篇
  2014年   7417篇
  2013年   9071篇
  2012年   13048篇
  2011年   13851篇
  2010年   12886篇
  2009年   11645篇
  2008年   11837篇
  2007年   11438篇
  2006年   10315篇
  2005年   8105篇
  2004年   5903篇
  2003年   4706篇
  2002年   3594篇
  2001年   3385篇
  2000年   2460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1 毫秒
991.
白藜芦醇苷对低氧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2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PD)组。各组内按照肺小血管外径分为I组(30μm-100μm)和II组(101μm-200μm)。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压力(mPAP)、微量滴定法检测血浆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小血管中膜厚度(MT%)和中膜面积(MA%)的变化。结果:低氧3周后大鼠mPAP、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肺小血管MA%、I组MT%显著高于对照组,II组MT%无显著性改变。低氧加PD预处理后上述改变明显轻于单纯低氧组。结论: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其机理与抑制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应用 [3H]-TdR和 [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合成以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促进静止状态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在 30μg/L浓度时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达到高峰,DNA及胶原蛋白分别于 2 4h和 36h合成最为显著。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明显促进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93.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N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背根后备用背根节 (L6 )各类细胞NT 3及其mRNA的含量变化。 方法 对成年雄性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L1 ~L5,L7~S2 DRG ,保留L6 为备用根 )。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 3d及 7d组手术侧的L6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分别用NT 3抗体及NT 3cRNA探针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T 3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 ,测定NT 3及其mRNA在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光密度值 ,所得数据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部分去背根后 ,各时相备用背根节大神经元内NT 3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进行性减少 ,(P <0 0 5 ) ,而NT 3mRNA的光密度值术后 3d减少 ,7d回升至近正常者水平。比较之 ,小神经元和卫星细胞NT 3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进行性增多 (P <0 0 5 )。 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各类细胞NT 3表达的影响不同 ,其功能意义可能与NT 3参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探讨外源性重组人钙调素(recombinant human calmodulin,rhCa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并纯化rhCaM。将HUVEC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rhCaM,用MTT比色法检测rhCaM对HUEVC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rhCaM在0.04~0.4μg/ml浓度范围内可促进HUEVC的增殖,促增殖作用随细胞培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也与培养基中新生小牛血清的含量密切相关。故rhCaM对HUEVC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主动脉Gαq/11及磷脂酶C(PLC)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HR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周龄和12周龄SHR,颈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Gαq/11和PLC的含量。结果:SHR12周龄时动脉血压明显增高。4周龄SHR主动脉Gαq/11的表达较对照高 69.2 % (P <0.05)。4周龄和12周龄SHR主动脉PLCβ3分别较各自同龄对照组高66.9%和 85.1% (P <0.05)。结论:Gαq/1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上调参与SHR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1例散发多发性外生性骨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EXT1以及EXT2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并应用错配引物PCR扩增引入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和鉴定突变。结果经测序证实在患者EXT1基因的第7内含子3’剪接位点上游26bp处发现一杂合突变,此杂合突变不存在于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双亲中,是一个新生突变;错配引物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50名家系外正常对照者中没有此突变。结论EXT1基因1633-26(C→A)突变可能是导致这个患者发生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研究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与大鼠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 方法 二级Wistar大鼠雌雄各20只,按体重和取样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12h、24h、3d、7d、14d、21d的各实验组(给予pUDKH,2.0mg/kg)和注射后3d取样的对照组(给予PBS,200ul/只),依次将各组大鼠摘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按脑、心、肺、胸腺、肝、肠系膜淋巴结(MLN)、脾、肾、生殖腺、左腿肌肉、右腿肌肉的顺序取样。经典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各组织总DNA,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和纯度,PCR方法检测其中的D肌动蛋白基因;巢式PCR检测各组织总DNA中pUDKH的分布情况;ApnL I酶切分离pUDKH分布阳性各组织中的pUDKHDNA和基因组DNA,巢式PCR检测pUDKH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 结果 各组织总DNA浓度与纯度均符合实验需要,并适于采用PCR或巢式PCR方法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基因组DNA整合情况检测。巢式PCR检测显示,在各时间点的右腿肌肉与外周血、注射后3和7d的肝脏、3和14d的生殖腺、7d的胸腺、7和14d的MLN与左腿肌肉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阳性,而在各时间点的脑、心、肺、脾、肾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阴性。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UDKH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 结论 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各时间点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谱。在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pUDKHDNA与基因组DNA发生随机整合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设计并筛选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结肠癌Caco2细胞、人胃癌SCG-7901细胞增殖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siRNA。方法:总结以往提出的siRNA 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4 条PCNA siRNA,体外转录合成PCNA siRNA;并作用于3 种肿瘤细胞,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siRNA序列;RT-PCR检测细胞PCNA 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CNA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条PCNA siRNA中,有3 条序列(No.2、No.4、No.3)的siRNA能有效抑制3 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No.2、No.4作用效果最优,以50 nmol/L浓度作用48 h,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可达到62%以上,No.2、No.4 PCNA siRNA均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CNA的表达。结论:PCNA siRNA能在体外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Caco2细胞、SCG-7901细胞的增殖,其适宜作用浓度为50 nmol/L,适宜作用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采用电子射野系统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时的观察者间变异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方法:两队研究小组,分别由四名医师和四名技师组成,两组分别对6名头颈部肿瘤的患者,采用电子射野影像仪(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拍摄验证片(electronic portal images,EPIs),在EPIs上勾画骨性标志,以放疗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s)做为参考图像,定量分析不同观察研究人员之间和研究人员自身采用EPID确定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射野摆位误差(field placement errors,FPEs)的差异性。结果:在前/后位射野图像上.不同医师之间、医师自身及技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无明显差异,但在技师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自身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前/后射野图像上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为2.52±0.46和3.43±0.43,两者具有明显差异;在侧位野图像上,医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部分不同医师之间在腹背、头足方向上部分患者中出现差异,而不同的技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侧位射野图像上的RMS分别为2.72±0.16和2.62±0.22.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师和技师组在采用电子射野系统对头颈部摆位误差进行判断时存在人员之间的误差,应对所有人员进行统一训练才能减少射野摆位误差,从而提高IMRT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