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5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56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525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262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26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907篇
肿瘤学   4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1110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846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忠  眭述平 《上海医学》2001,24(9):541-544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和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类型骨折手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伤口愈合、近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术后伤口感染、创缘坏死延期愈合的概率明显减少,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结论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膝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结扎组(n=98)与高位结扎组(n=1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清扫淋巴结数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及生存情况(3年总生存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53.60±8.04)min vs.(149.40±9.71)min]、术中出血量[(79.30±20.61)mL vs.(69.20±20.13)mL]、淋巴结清扫数量[(15.90±2.26)枚vs.(17.10±2.72)]枚、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3.20±1.23)枚vs.(3.30±1.42)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与高位组的肛门排气时间[(24.40±8.54)h vs.(34.20±8.65)h]、住院时间[(9.30±3.43)d vs.(12.50±3.24)d]、医疗费用[(38500±6381.40)元vs.(47700±11888.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低于高位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76.9%vs.79.5%)、肿瘤远处转移率(11.1%vs.12.2%)、复发率(6.8%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位结扎IMA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位结扎IMA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吻合口漏发生率,提高了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3.
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积极探索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是目前肾脏病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越来越多学者指出,肠道菌群变化与CKD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CKD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后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继发肠源性毒素堆积,加重CKD进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CKD与肠道菌群研究进行概述,进一步探讨以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作为CKD防治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掌握苏州大学学生水痘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苏州大学学生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5—2018年苏州大学共报告水痘病例143例,均为散发轻症病例,无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04/万。水痘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103;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和9—12月,共报告127例,占88.81%;本科生发病130例,年均发病率为12.43/万;研究生发病13例,年均发病率为1.8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0,P<0.01)。结论 高校应采取有效针对性措施,加强冬季和春末夏初、本科新生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9年间南宁市报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9年南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04起,每年3—6月和9—10月是疫情高发期,城区报告疫情起数较多,占61.54%,但县区罹患率较高,为4.56%,91.35%的暴发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病例以3~4岁儿童为主,占65.33%,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为主,分别占42.86%和32.47%。62.50%疫情为疾控机构通过疫情网检测发现,疫情发现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流行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罹患率中位数为4.93%。结论 近3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起数有下降趋势,托幼机构一直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重点场所。落实托幼机构保健医生的配备,加强托幼机构尤其是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停课,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6.
脑创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BI后大鼠主动性条件回避反应(ACAR———穿梭箱实验,shutleboxtest)及被动性条件回避反应(PCAR———步入与步下实验,stepthroughandstepdowntest)的变化。方法:用20g重物从不同高度垂直坠落至大鼠一侧暴露的硬脑膜复制脑创伤(TBI)模型。结果:重度TBI后大鼠ACAR的习得率和保持率均出现下降,PCAR的步入和步下潜伏期缩短;轻度TBI后仅表现出ACAR的习得率降低。结论:TBI易导致脑高级功能障碍,其受损程度与原发伤情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建立并评价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组(48只)、B组:股骨骨折组(48只)。A组通过止血钳钳夹致小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于同侧进行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建立了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模型;B组行左侧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仅游离坐骨神经,不做钳夹处理。术后仔细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于术后第3、5、7、10、14、18天6个时间点,取A组(36只)与B组(36只)左侧坐骨神经,其中每个时间点每组6只,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分析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同时,于第7、14、21和28天4个时间点取小鼠左侧股骨,分别通过股骨X线、Micro-CT、组织学染色来分析并评估在周围神经损伤条件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建模后第14天小鼠步态基本恢复正常;于第14天坐骨神经纤维结构连续性基本恢复;第7天骨折断端几乎不存在骨痂;至第14天出现少量软骨痂,主要为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构成;第21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部分肥大的软骨细胞;第28天骨折断端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肥大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与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研究方法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愈合过程良好,并较单纯股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有所迟缓,可很大程度上模拟临床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及愈合过程,为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骨折愈合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leukocytic antigen DR (HLA-DR)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up-regulation by interferon (IFN).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LA-DR in 46 specimens of human HCC tissues, 4 human HCC cell lines (SMMC-7721, HCC-9204, BEL-7402 and HHCC) and a human hepatocyte cell line QZG was respectively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HLA-DR in the 5 cell lines was detected b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the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IFN-γ or IFN-α. Results:Eighteen out of 46 HCC tissues (39.1%) expressed HLA-DR, whereas all the normal liver tissues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HCC tissues were HLA-DR-negative. No obvious HLA-DR-positive staining was found in all the 5 cell lines. The expression of HLA-DR was up-regulated in all the 5 cell lines after IFN-γ or IFN-α treatment. The up-regulation of HI A-DR in QZG cells was less obvious than that in HCC cell lines. The effect of IFN-γ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IFN-α. Conclusion: HCC tissues can express HLA-DR to some extent, but HCC cell lines do not express detectable HLA-DR. IFN can up-regulate HLA-DR expression in HCC cells.  相似文献   
99.
探讨狼毒大戟水提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方法实验用昆明种近交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传统的毒理学实验方法,以微核出现率和精于畸变率为观察指标,在高(360g/kg)、中(180g/kg)、低(30g/kg)剂量下,进行了初步观察。 结果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纽间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00.
鼻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85例(81.7%),好转15例(14.4%),无效4例(3.8%),总有效率96.1%。结论:该方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恢复上颌窦的生理性引流通道,防止复发,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