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5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56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525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262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26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907篇
肿瘤学   4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1110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846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了解二尖瓣环钙化(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MAC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156例MAC患者(其中55例为重度MAC患者)及118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无MAC对照者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MAC组及重度MAC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②MA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20%、≥40%及双侧颈动脉狭窄≥4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MAC组上述指标的改变更为显著(P〈0.01)。此外,重度MAC组颈动脉狭窄≥6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MAC组及重度MAc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MAC是颈动脉狭窄≥40%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 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MA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其程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有二尖瓣环钙化的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相似文献   
32.
反义核酸技术是用人工合成的或生物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阻断从基因到蛋白的信息流 ,以达到抑制或阻断基因表达的生物新技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将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ASON)作为外源性基因表达抑制物结合到靶mRNA序列上阻止其翻译成蛋白[1 ] 。具有杂交特异性和选择性调节基因的表达的特点[2 ] ,这一技术不仅已成为常用的实验室研究方法 ,还广泛的应用于研究病毒、肿瘤、寄生虫和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于人类基因的研究 ,人们采用分子克隆、分子杂交、PCR技术等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3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QOL)状况,并通过抗病毒治疗对其QOL进行干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择2003年至2004年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人群185例,分别以健康状况问卷(SF-36)、医学应对问卷以及肝病特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B患者除情感职能(RE)外,其他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CHB患者QOL与年龄、肝病特质问卷得分以及医学应对问卷中的屈服、面对因子分显著负相关(P<0.01).虽然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CHB患者QOL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完全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两组除社会功能(SF)(P<0.05)以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仅RE、躯体疼痛(BP)及一般健康状况(GH)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QOL多个纬度均有受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34.
面部软组织激光扫描三维自动测量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快速获得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的测量分析系统。方法:本研究选取28名个别正常牙A者,分别用激光扫描三维自动测量系统和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将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在56项点距测量项目中,差值绝对值小于1mm的有26项,1~2mm的14项,2~3mm的9项,大于3mm的7项。②鼻部和口唇部点距差值比较小,全部小于2mm,其中鼻部10项中有8项差值小于1mm,口唇部10项中有7项小于1mm。③配对t检验:56项测量项目中两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的有12项。其中,鼻部只有1项测量项目有统计学差异,而口唇部的所有项目都不能认为两种测量方法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激光三维扫描仪获取图像来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是一种良好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其诊断正准率。方法对25例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价值。结果16例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心脏、2例位于膀胱、2例位于胸腔近膈顶处、1例位于肝门区。以囊实性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MR及CT平扫肿瘤信号及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明显强化。17例肾上腺髓质^131I-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88.2%(15例);7例行生长抑素受体^99Tc^m-奥曲肽(^99Tc^m-octreotide)显像者,6例阳性。结论CT、MRI可显示肿瘤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31I-MIBG显像有定性价值,^99Tc-octreotide显像可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37.
Na^+/H^-交换泵(NHE)为参与细胞内外Na^+/H^-交换的细胞膜大分子。已证实有6种形式的NHE,分别命名为NHE1~NHE6,其中以NHE-1组织分布最广泛。NHE-1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才刚刚开始研究的领域。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逐渐被人们认识。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氧应激激活HSC都与NHE-1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HE-1 mRNA表达的变化,以期了解NHE-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术15例,总手术切除率为96.5%,探查术5例。主要重建手术术式包括:单纯剥脱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胸大肌皮瓣重建术;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全喉切除+胃代食管术、管胃代食管术,左胸-颈两切口、胃代食管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结肠坏死致严重感染,1例姑息切除后胃气管漏致肺部感染,1例胃大量反流误吸。9例患者食管上切端发现癌残留。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空肠坏死、结肠坏死、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反流。随访117例,随访率85.4%(117/137),随访时间1~5年;失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和31%。Ⅰ、Ⅱ、Ⅲ、Ⅳ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2%,25.0%和5.0%。结论颈段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改进传统的双环法在乳房缩小术、乳房悬吊术术后外形扁平,凸度不足,上极瘪陷,提升不够等缺点。方法采用双环切口。“扇”形分离、切除皮下部分脂肪,“楔”形切除适量的外上象限腺体,螺旋状旋转剩余腺体成圆锥状,将其固定在第2肋软骨膜上,矫正轻中度乳房肥大和下垂。结果术后随访20例患者1~3个月,乳房上极较丰满,形态好,乳头乳晕功能正常,切口瘢痕轻,乳房肥大和下垂的矫正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双环切口,螺旋状旋转剩余腺体成圆锥状,并固定于第2肋软骨膜上,可较好地塑形并悬吊乳房,其切口相对隐蔽,术后乳房高凸,上极略饱满,乳头微上翘,乳晕形态合适,是矫正轻中度乳房肥大下垂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0.
487例(685指)断指再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手术的经验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7例(685指)断指再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685指成活622指,成活率达90.8%.411例(578指)获得1~5年随访:指间关节僵直21指,屈肌腱粘连17指,行松解术,另有13指肌腱粘连由于不影响功能未行松解术,4指指腹萎缩、感觉差;其余外观、功能和感觉均较理想,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90°,手指关节自主活动度260°~170°,两点辨别觉为<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93指,良130指,差55指;优良率为90.5%.结论 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才能完成复杂、高难度的再植手术,并适当拓宽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