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6篇
  免费   1113篇
  国内免费   845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9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311篇
内科学   83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60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科学   801篇
综合类   301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40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406篇
  9篇
中国医学   1163篇
肿瘤学   4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39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The basic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of osteoporosis is the decreas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1].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fractures would rise a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decreased, and the me…  相似文献   
62.
冠心病病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冠心病 (CHD)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CHD组 6 0例 ,对照组 5 3例。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的方法检测血清Ox LDL含量。结果 :CHD组血清Ox LDL含量为 ( 48.6± 32 .8) μg dl。对照组( 2 5 .9± 2 2 .5 ) μg dl,两组之间Ox LDL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Ox LDL和CHD有密切的关系 ,故可作为CHD病人特异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3.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对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的体外溶出及兔灌服一次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与自制普通片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缓释片维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长,其相对生长利用度为122.48%。体内外显著相关。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GSTM1基因型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501例,分为胃癌(GC)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胃溃疡(GU)组、十二指肠溃疡(DU)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HP感染与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该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检测该基因型能够对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和一级预防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65.
郑核  钟德玝  苗雄鹰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67-370
目的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胆囊癌、1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组织和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D44v5、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明显高于良性组织.在胆囊癌中,CD44v5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CD4 4v6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5、CD44v6可能在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4v5、CD4 4v6可能是了解胆囊癌病变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6.
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陛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胆固醇性肺炎X线片及CT均表现为肿块样病灶,其中2例伴有空洞和液平面,1例CT增强出现多环状强化。临床病程非常长,抗炎效果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富含胆固醇结晶的泡沫细胞。结论 胆固醇性肺炎是1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7.
子宫角妊娠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13例子宫角妊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处理。结果:子宫角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35%,术前确诊率约30.7%,易误诊为宫内妊娠、输卵管妊娠。结论:认为血β-HCG、B超、腹腔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避免了如子宫破裂、大出血、胎盘滞留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GSCs和其调控因子TGF β1mRNA和CTGF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GSCs染色方法为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单抗EnVisiomTM免疫组化法,TGF β1mRNA和CTGF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 胆囊腺癌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P<0.05或P<0.01);但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的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评分之间均呈高度密切正相关(α SMA vs TGF β1mRNA, r=0.82; α SMA vs CTGFmRNA r=0.75; TGF β1mRNA vs CTGFmRNA, r=0.78)结论 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均为反映胆囊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TGF β1和CTGF在活化GSCs方面可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育患者血清中抗精子蛋白17(Sp17)的抗体,探讨该抗体在免疫性不育血清学诊断和免疫避孕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重组人Sp17作为抗原,ELISA法检测62例AsAb阳性血清中Sp17抗体阳性率及滴度,分析AsAb中抗Sp17的含量。结果:AsAb阳性血清中Sp17抗体阳性率为56.5%,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Sp17抗体占AsAb的(10.09±7.4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17是重要的精子抗原组分,血清中Sp17抗体的检测可作为不育患者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提示Sp17可能是一种免疫避孕候选抗原疫苗。  相似文献   
70.
为对自然感染牛皮蝇蛆病的黄牛用爱普瑞克制剂进行驱虫疗效观察,本试验设爱普瑞克Ⅰ、Ⅱ、Ⅲ号注射液7个组,空白对照1个组,依据黄牛胸围和体长,按通常采用的黄牛体重估计公式,估算每头牛的体重,皮下注射药物。结果表明:Ⅰ号制剂剂量0.5mg/kg、1.0mg/kg、1.5mg/kg,Ⅱ号制剂剂量1.0mg/kg,Ⅲ号制剂剂量1.0mg/kg,注药后第30d全部瘤疱隆起消失,牛恢复健康。结论为爱普瑞克制剂剂量在1.0mg/kg以上或爱普瑞克Ⅰ号、Ⅲ号注射液剂量在0.5mg/kg时,驱治牛皮蝇蛆病效果极好,但爱普瑞克Ⅱ号注射液剂量0.5mg/kg,治疗牛皮蝇蛆病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