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32篇
  免费   14199篇
  国内免费   9122篇
耳鼻咽喉   1033篇
儿科学   1878篇
妇产科学   1443篇
基础医学   12537篇
口腔科学   2587篇
临床医学   18800篇
内科学   15906篇
皮肤病学   1670篇
神经病学   4816篇
特种医学   46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0446篇
综合类   29322篇
现状与发展   4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2623篇
眼科学   3749篇
药学   15445篇
  236篇
中国医学   10842篇
肿瘤学   8652篇
  2024年   387篇
  2023年   1998篇
  2022年   4322篇
  2021年   6807篇
  2020年   5549篇
  2019年   4134篇
  2018年   4190篇
  2017年   4662篇
  2016年   3908篇
  2015年   6508篇
  2014年   7970篇
  2013年   7982篇
  2012年   11917篇
  2011年   12597篇
  2010年   9686篇
  2009年   8048篇
  2008年   8845篇
  2007年   8535篇
  2006年   7525篇
  2005年   6674篇
  2004年   4448篇
  2003年   4100篇
  2002年   3348篇
  2001年   2611篇
  2000年   2190篇
  1999年   1683篇
  1998年   966篇
  1997年   1006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633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07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使用后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正常组正常养殖,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4周。药物干预组采用模型组造模过程4周后给予药物(氟西汀)给入,自实验开始之后每周观察大鼠体重、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糖水消耗减少、旷场试验各项指标较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减少,药物干预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生与治疗中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2.
罗田  程晓萍  熊燕 《卫生研究》2015,(2):252-256
目的探讨深圳市3家制造企业新招90后产线员工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在深圳市3家制造企业选取入职一周的新招90后产线员工,以其入职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以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三个量表分别测量其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17.0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弹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深圳市制造企业新招产线员工的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起着部分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PCR仪与测序仪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4例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PCR仪检测、测序仪检测。结果:测序仪检测134例均可分型,PCR仪检测130例患者可分型,4例未能分型。PCR检测结果:134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59例,2a型4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4例为分出型别。基因测序结果:134例均可分型:1型59例,2a型40例,2i型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6n型4例。PCR仪检测法检测符合率97.0%。结论:PCR仪测序仪检测用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操作便捷,但其只能检测探针覆盖的型别,个别罕见型别不能分型。  相似文献   
46.
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用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t dermatitis,IA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I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皮肤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除传统皮肤护理外加用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炎改善情况、皮炎愈合时间及皮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炎愈合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IAD,临床效果显著,且愈合快,复发低。  相似文献   
48.
49.
Four new diarylheptanoids, (1S, 3R, 5R, 6R)-1, 5-epoxy-3, 6 dihydroxy-1-(4-hydroxy-3, 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 heptane (1), (1R, 3R, 5S)-1, 5-epoxy-3-acetoxy-1-(4, 5-dihydroxy-3-methoxyphenyl)-7-(3, 4- hydroxyphenyl) heptane (2), (3R, 5S, 6R, 7S)-3, 6-epoxy-7-hydroxyl-1-(4-hydroxyphenyl)-7-(3-methoxy-4-hydroxyphenyl) heptane (3), (E)-3-keto-1-(3-methoxy-4-hydroxyphenyl)-7-(4, 5-dihydroxy-3-methoxyphenyl)-4- heptene (4), were isolated from Rhizoma Zingiberi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HR-ESI-M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UV, IR, 1D-NMR and 2D-NMR). Compounds 14 exhibited no cytotoxicity against HepG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