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检出情况,系统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意义.方法 采集571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粘膜拭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找相关流行病学、治疗、检测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71例HIV/AIDS患者中有174例(30.5%)检出口腔念珠菌,所分离到的念珠菌188株以白色念珠菌(70.7%)和克柔念珠菌(10.1%)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在CD4计数、病毒载量以及感染途径这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计数<200个/ml者和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项其他组;不同感染途径中经吸毒和母婴途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低于经异性感染者.此外,还发现抗病毒治疗<30 d者其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最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与CD4计数、病毒载量高度相关,与治疗时间也有关联;检出率可能对HIV/AIDS患者判断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受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本研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偏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中药穴位贴敷与心理疏导结合戒烟疗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结合疗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方法通过对900例吸烟成瘾患者的戒烟过程进行观察(其中100例以心理干预单一意志戒烟法,另800例采用以中药穴位贴敷为主结合心理疏导的综合戒烟法),总结和分析戒烟过程中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戒烟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总戒断成功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与心理疏导结合戒烟疗法疗效佳,疗程短,尼古丁依赖消失,且不易复吸。中药穴位贴敷与心理疏导结合戒烟疗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应在临床得到推广和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再普乐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6例)和再普乐组(32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分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再普乐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均有明显疗效,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其他副反应极少,两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与再普乐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8例肺周围性病变患儿,其中呼吸内科住院患儿7例,胸外科住院患儿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标记物行CT扫描标记。在穿刺前对病灶行局部CT扫描,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根据病灶部位、大小、穿刺入路及体位等选择穿刺平面、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并计算合适的进针深度。将CT激光灯按选定层面投照于体表(横断面定位),使用黑色记号笔描记,将自制标记物贴于描记线上再次行CT扫描,选择符合要求的标记点(纵断面定位)作为穿刺点,由介入科医生使用活检针进行穿刺获取病变组织2~3条。固定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未见咯血、气胸及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因CT导向下TNB死亡。8例患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2例,肺结核2例,肺脓疡1例。结论CT导向下TNB对明确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性质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备TAT-ASPP2融合蛋白,探讨其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TAT-ASPP2引物,应用IN-Fusion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双酶切、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TAT-ASPP2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TAT-ASPP2融合蛋白。MTT法检测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转化E.coli BL21后成功表达TAT-ASPP2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8000,并可被ASPP2特异性抗体所识别。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5.0±3.0)%和(64.7±2.5)%,而ASPP2蛋白则不能抑制U-87MG和U251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及纯化TAT-ASPP2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6.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嵘 《齐鲁药事》2009,28(12):734-735
<正>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集中在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等效性研究、药学信息咨询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与临床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这一临床药学的核心工作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21日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  相似文献   
67.
25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51株CNS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51株CNS中甲氧西林敏感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检出率为12.7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7.25%;MR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CNS,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和中介的菌株.结论 实验室应做好CNS的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最新动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4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密切观察,收集体温、血常规、血和痰病原学结果、影像学诊断资料,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结果14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11例,7例痰粘稠不易咳出,胸片检查11例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白色念珠菌感染共10例(71.4%),曲霉菌感染2例;中性粒细胞〈0.5×10^9/L者8例(占57.1%),〈1.0×10^9/L者3例(占21.4%);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7d以上;曲霉菌感染者给予二性霉素B,余12例用氟康唑治疗2周以上,6例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消失(占42.9%),5例治疗2周内症状改善消失(占35.7%),3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原因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其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应引起重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69.
背景: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受累的内脏动脉血流变化涉及到重要脏器的血供。 目的:观察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腹部内脏动脉血流的变化。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2004-05/2007-0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急慢性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程3 h~2年;急性夹层11例,亚急性及慢性夹层17例;破裂口均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5例只有1个破裂口,23例有2个以上破裂口。 方法:治疗前后28例患者均经16排超高速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行经升主动脉高压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血流情况;经主动脉真腔于内脏动脉附近低压手推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真腔血供情况,并进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患者全部接受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仅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他破裂口不作一期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血运来源情况,真腔血供的改善情况。 结果:28例患者共112条腹部内脏动脉,经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87条血管能确定其供血情况,其中31条真腔血供受损,占35.6%,具体为完全真腔供血8条(26%),真假腔混合供血7条(23%),完全假腔供血13条(42%),无供血3条(10%)。经腔内修复后再评价此31条血供受损血管,完全真腔供血的8条均有改善(100%);真假腔混合供血的7条也均获改善(100%),其中4条恢复完全真腔供血,3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完全假腔供血的有12条获得改善(92%),其中4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8条有真腔供血参与;3条无供血的有2条获得改善(67%),恢复为真腔供血。 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各型血运受损的腹部内脏动脉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无血运减少和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ML)的MR 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MR 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AML中,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含有脂肪组织为主的肿块10例,混杂密度的肿块1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分隔轻度强化,脂肪组织无强化。结论:MR I在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