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33篇
  免费   4045篇
  国内免费   2542篇
耳鼻咽喉   351篇
儿科学   718篇
妇产科学   284篇
基础医学   2341篇
口腔科学   732篇
临床医学   5275篇
内科学   3859篇
皮肤病学   397篇
神经病学   793篇
特种医学   1719篇
外科学   3474篇
综合类   1179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811篇
眼科学   368篇
药学   5250篇
  46篇
中国医学   4279篇
肿瘤学   1818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1277篇
  2021年   1522篇
  2020年   1346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815篇
  2017年   1098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1569篇
  2014年   2032篇
  2013年   2629篇
  2012年   3910篇
  2011年   4001篇
  2010年   3684篇
  2009年   3273篇
  2008年   3514篇
  2007年   3302篇
  2006年   2923篇
  2005年   2385篇
  2004年   1825篇
  2003年   1425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973篇
  2000年   731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关元、三阴交)、内关组(内关、足三里),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MI),分析电针效应及其对各项症状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1星期后两组MI即较初始下降,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周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能显著降低Kupperman指数(P〈0.01),4星期后关元组评分下降52.6%,内关组下降47.4%,有效率分别为93.6%、85.7%;电针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症状(P〈0.05),各项症状的起效时间从治疗后1星期至4星期不等。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两组精简穴位均能明显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2.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73.
两种隐匿阴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隐匿阴茎模型,为探索阴茎包埋对海绵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90只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采用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B组采用包皮折叠缝合法包埋阴茎,C组为假手术组。在180d内观察两种方法的包埋效果。结果:A组术后4只死于急性尿潴留,5只因尿道口周围软组织感染、皮肤破溃导致包埋失败,3只因包埋过松阴茎伸出;B组术后1只死于麻醉,2只死于急性尿潴留;因阴茎发育和勃起,A组有7只、B组有10只阴茎伸出;C组1只死于麻醉。A组和B组中其余大鼠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A组包埋成功率为36.7%,B组为56.7%,而且可以在实验中任何时候解除包埋。结论:包皮折叠缝合法和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均能建立稳定的、且与人类隐匿阴茎自然病程较为一致的2周龄大鼠隐匿阴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发病3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3.0TMR行脉冲式ASL和DSCMR检查。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表现,包括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延迟灌注、过度灌注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3个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侧/对照侧),并将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定性分析显示27例患者中,2l例2种技术检查结果一致(灌注不足14例,正常灌注5例,过度灌注2例)。6例2种技术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灌注不足而DSC显示延迟灌注,2例ASL显示正常灌注而DSC显示延迟灌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示,2种技术的病侧与对照侧信号强度比值ASL为0.7l±0.46,DSC为0.73±0.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ASL技术在检测灌注异常时与DSCMRI有相似的敏感性;ASL可与常规MR检查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5.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76.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认为临床见习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77.
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申小青  李爽 《现代护理》2006,12(29):2784-2785
目的了解鼻窦炎患儿家长对儿童鼻窦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宣教、预防儿童鼻窦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5名鼻窦炎患儿家长进行关于儿童鼻窦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95.4%的家长对儿童鼻窦炎知识缺乏了解,且知识获得途径单一。结论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儿童鼻窦炎知识的宣教,积极预防儿童鼻窦炎。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5)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提取MDS患者CD34^ 细胞,以加IL-15组为实验组,不加IL-15组为对照组,进行液体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计算培养后细胞数和CFU—E、BFU—E、CFU—GM、CFU—GEMM等集落数,并用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细胞周期的变异情况。结果:11例MDS对象平均CD34^ 细胞比例、回收率、纯度和富集倍数均达要求,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CD34^ 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最佳浓度效应,最佳浓度为20μg/L,细胞增殖抑制最低峰值时间为8d。用0μg/L IL-15(对照组)和20μg/L IL-15(实验组)作用MDS CD34^ 细胞,计数显示培养细胞最大增殖倍数和集落形成比率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IL-15作用后各细胞周期G1、S、G2期比例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对MDS CD34^ 细胞有促增殖效应,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对MDS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与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的关系。方法:对116名福建籍青年正常[牙合]者测量其OVD与IPD,并进行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的OVD均值为65.35mm±4.70mm,IPD均值为63.98mm±3.26mm,男性正常[牙合]者OVD均值为68.16mm±4.23mm,IPD均值为65.46mm±2.96mm,女性正常[牙合]者的OVD均值为63.22mm±3.86mm,IPD均值为62.86mm±3.05mm;总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633,男性样本的IPD与0VD的相关系数r=0.563,女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31。结论:IPD与OVD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PD可以作为需咬合重建患者确定其OV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