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开展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确定现阶段需要优先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指导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收集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安徽省洪涝灾害发生时的风险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使用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分析模型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运用专家会商确定判断矩阵的赋值;计算各层权重及总权重,并进行权值排序,得出风险问题顺位。结果 安徽省2016年洪涝灾害风险最大的为食源性疾病,其次为皮肤病,其他风险问题的风险顺位依次为伤害、急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血吸虫病、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霍乱。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风险问题的风险顺位开展合适的卫生应急准备,从而有效地应对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62.
张伟  龚磊  杨锦雷  王可兵 《安徽医药》2018,39(9):1125-1127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食管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组),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的表达水平,同期检测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K1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血清TK1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患者TK1水平为(2.81±1.80)p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TK1阳性率为5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K1水平、TK1阳性率均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及阳性率显著升高,术后血清TK1水平及阳性率逐渐下降,血清TK1在食管鳞癌的诊断及手术疗效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探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来源。方法根据《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2017年版)》,对阜阳市2014~2017年确诊的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活禽交易场所相关标本,检测H7核酸。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暴露风险因素,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对疫情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年龄中位数58岁,55岁及以上者5例。病例分布在4个县区的7个不同乡镇,职业以农民居多(3/7);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 d(0~3 d),发病到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间中位数为4.5 d(3~6 d)。7例患者均有活禽接触或活禽市场暴露史,休市后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H7N9核酸阳性率明显下降(χ_(趋势)~2=11.92,P=0.001)。密接人员中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活禽接触或暴露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活禽交易休市措施,有助于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64.
壬基酚(NP)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目前最常见的工业毒物和环境毒物。NP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对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生存构成威胁。NP进入机体后会造成多种器官系统的损害。本文就当前NP对子代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评估NP通过雌激素效应或毒性作用对子代生殖、免疫和神经等系统的损害,为限制这类化合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对17个市25家哨点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从流感监测系统下载数据,了解哨点医院监测诊室设置情况,分析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标本的采取送检情况。结果 2010年安徽省的ILI%为2.77%,儿童专科医院的ILI%高于综合性医院;2010年报告ILI最多为儿内科门诊,ILI年龄集中在0~4岁和5~14岁年龄组;25家哨点医院平均每周采样超过5例共有16家,占64.00%,48h内送样的标本占总标本数的80.82%,48h内、48h后送检的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2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7,P〈0.01)。结论流感监测系统已初步构建,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加强督导,提高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5.55/10万人;发病以成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5∶1;安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升高较为明显.移动阂值分析提示,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报病例数在往年基础上持续增加,与实际发病情况吻合.结论 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病例报告增多,提示要做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日常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对血源的管理,尤其是增强对不安全注射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7.
安徽省2株人感染H9N2流感病毒基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5年安徽省2株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对安徽省2015年4月和9月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先后发现并确诊的2例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及其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使用Mega 6.0等软件解析2株H9N2毒株全基因组特征。结果 安徽省首次报道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病例,对病毒分离株分析显示,其HA和NA基因与中国2013年禽间流行的H9N2病毒高度同源,属于A/Chicken/Shanghai/F/98(H9N2)支系;而PB2和MP基因属于A/quail/Hong Kong/G1/97支系,与H7N9、H10N8和H6N2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2株病毒出现多个人易感倾向位点分子特征:HA蛋白发生Q226L、H183N和E190T突变,且HA裂解位点为PSRSSR\GL排列,NA蛋白茎部发生63~65位氨基酸缺失,M2蛋白S31N突变,以及PA-100A、PA-356R和PA-409N。结论 安徽省首次报道的人感染禽源H9N2流感病毒为H9N2系间重配病毒,存在多个人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安徽省市县(区)级卫生应急能力。方法对安徽省16市、62县和42区级的卫生计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等承担卫生应急的主要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级政府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将卫生应急常规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卫生应急办公室单独设置率达45%,卫生应急队伍组建率100%,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落实率达67%,全员培训率达65%,90%地区开展了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各项指标达95%以上,均能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6%的市县(区)制定了征用物资归还、补偿制度和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补助制度。市县(区)综合平均得分分别是716分、695分和601分,其中应急队伍和应急处置得分率较高,均达应得分75%以上;市级、县级和区级卫生应急能力综合评分除装备储备、培训演练外,其它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已经建成卫生应急体系中的装备储备、善后机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江苏高邮农村代谢综合征(MS)患病分布情况.方法 2009-12-2010-05,对江苏高邮农村 18~74岁汉族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包括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腰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体格指标并采血进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验,共对4493份资料进行分析.对入选居民分别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celecoxib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celecoxib低剂量组(LCIR组)和高剂量组(HCIR组),分别于缺血后30min给予生理盐水或celecoxib溶液灌胃,再灌注后6、12、24、48h将大鼠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NS组、LCIR组、H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NS组、LCIR组、HCIR组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神经元中,较S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LCIR组、HCIR组阳性细胞表达率较NS组减少(P<0.05),LCIR组、HCIR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每组不同时间点之间阳性细胞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eleeoxib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