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在肾小球肾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性肾炎应用兔抗鼠肾小球基底膜肾毒血清制备.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超迁移实验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实验性肾炎肾组织和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激活蛋白1活化及其组成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果实验性肾炎大鼠肾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性明显增强,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82±0.58)倍和(5.36±0.61)倍,活化的激活蛋白1主要含有c-Jun和c-Fos亚基;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蛋白1活性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0.99±4.71)倍、(6.91±1.65)倍和(7.82±1.32)倍;应用c-Jun氨基末端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激活蛋白1活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通过诱导c-Jun氨基末端激酶-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从而在肾小球肾炎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1976年Stamper和Wooderuft发现一种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命名为细胞粘附分(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粘附分子对细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细胞游走、生长和分化的指令,并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目前,粘附分子分为五类:整合素、选择素、钙粘素、免疫球蛋白(Ⅰg)超基因家族、高碳水化合物.整合素作为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ECM)的受体,可指导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并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及信息传递,对维持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血小板聚集、免疫反应、组织修复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组分析所需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及相关技术.方法:冷丙酮萃取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去除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除盐,以固相IPG 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均一SDS胶聚丙烯酰胺凝胶(T=10%)为第二向,银染后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尿蛋白用17 cm,pH3-10L(线性)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时上样量100 μg,60 000 Vh的等电聚焦是恰当的.PDQuest7.3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到400个蛋白点.结论:用尿蛋白组学对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尿液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为今后从更高的水平来寻找肾脏疾病的功能蛋白和特异性蛋白质,阐明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网络机制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科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部分患儿病程迁延,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患儿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现就目前的诊治现状作一介绍,可靠结论 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组; 10 μg/L TGF-β1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加10 μg/L TGF-β1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波形蛋白、钙黏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nai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波形蛋白和snail mRNA表达上调,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增高;2.单纯核心蛋白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核心蛋白聚糖和TGF-β1共同刺激组与TGF-β1组比较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下调,钙黏蛋白表达上调, ERK磷酸水平降低.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EMT,核心蛋白聚糖对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板层蛋白在肾小球疾病时质或量的改变,探讨它们在肾脏中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板层蛋白α1,α2,β1,β2,γ1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它们在48例肾小球疾病病理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是否发生质或量的改变。结果LNα1,α2,β1和γ1的mRNA在伴系膜增生的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生的系膜细胞是主要的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和硬化病灶附近伴有LNα1和γ1的蛋白增多和LNα2,β1蛋白的异常表达,而LNβ2链在相应节段的系膜区和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在系膜增生的肾小球疾病中,增生的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板层蛋白量的积聚和异常合成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疾病中,板层蛋白的合成出现量和质的变化,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进展和恶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8.
儿童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瘕性肾炎病例18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综合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41.67%)最多见,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23.33%);病理分级以Ⅲa级(43.33%)最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类型分级重于其他临床类型(P<0.05).有白细胞尿型的病理分级重于无白细胞尿型(P<0.01).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最多(37.78%),其次为IgA+IgG+IgM沉积型(34.44%).不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之间在病理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24h尿蛋白定量正常的微量蛋白尿型病理改变也很明显;非感染性白细胞尿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儿童C1q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23例C1q肾病患儿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 结果 C1q肾病占同期肾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78%。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0个月~12岁5个月,平均发病年龄(5.0±3.4)岁;肾病综合征(NS) 18例(2例伴镜下血尿),肾病水平蛋白尿4例(1例伴镜下血尿),单纯镜下血尿1例。1例NS起病前曾服用2周中药,发病时同时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患儿有肾脏病家族史,其中2例(肾病水平蛋白尿)为姐弟,父亲亦有蛋白尿,基因检测证实为家族性Denys-Drash综合征并发C1q肾病。1例患儿(NS)姐姐亦有大量蛋白尿(未行肾活检)。所有患儿起病时血压均正常,补体正常,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乙肝两对半均阴性。18例NS中13例激素耐药(72.2%),4例激素依赖,1例激素敏感。光镜下,13例为微小病变(MCD)(其中1例伴间质性肾炎);6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4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另9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下,所有患儿均见系膜区弥漫性C1q≥2+沉积,其中伴IgG沉积18例,IgM沉积18例,IgA沉积8例,C3沉积11例,6例患儿呈“满堂亮”表现。除4例患儿电镜下未见肾小球外,其余19例中4例系膜区见电子致密物沉积。12例激素耐药(包括2例肾病水平蛋白尿者)及3例激素依赖患儿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CTX冲击;3例激素耐药者加用环孢素A(CsA)口服;1例激素依赖患儿给予足量激素重新诱导;1例单纯镜下血尿患儿及2例Denys-Drash综合征并发C1q肾病患儿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其中1例患儿CTX冲击满疗程无效后换用CsA治疗;1例患儿CTX冲击满疗程无效后换用FK506治疗。23例患儿中,1例失访,1例治疗时间<3个月未纳入随访对象,2例Denys-Drash综合征目前不能通过药物治疗好转未纳入疗效统计,余19例中,15例完全缓解(78.9%),2例部分缓解(10.5%),2例无效(10.5%)。NS患儿总缓解比例94.4%(17/18),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总缓解比例50.0%(2/4)。病理为MCD者总缓解比例100.0%,MsPGN者缓解比例83.4%,FSGS缓解比例50.0%。随访末所有患儿血压、肾功能均正常,自身抗体均阴性,补体水平均正常。 结论 C1q肾病罕见,临床以NS或肾病水平蛋白尿为主,且往往激素耐药或激素依赖;病理以MCD为主,也可表现为MsPGN或FSGS。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CD和MsPGN者多可获缓解,但FSGS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Sigma-1受体分子伴侣(Sigma-1 receptor chaperone,Sig-1R)是内质网中主要的伴侣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是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Sig-1R基因表达抑制对内质网应激和足细胞损伤的影响,为Sig-1R及内质网应激在肾损伤中的作用提供新视点?方法:体外培养永生性小鼠足细胞系(MPC5),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与Sig-1R siRNA结合形成Sig-1R siRNA-脂质体复合物瞬时转染足细胞,设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和Sig-1R干扰组?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g-1R的表达水平;Hochest染色法观察凋亡的足细胞核,计数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足细胞nephrin?desmin?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 3,8,9,12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ig-1R核酸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 < 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表达显著下降,肌间蛋白desmin表达显著上升(P <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中凋亡的足细胞数显著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bax<1∶2(P < 0.05),凋亡级联反应执行蛋白caspase-3明显活化(P < 0.05);④干扰组中,内质网和线粒体途径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12,9明显活化(P < 0.05),而死亡受体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8未见明显活化?结论:Sig-1R基因表达抑制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足细胞凋亡,引起足细胞损伤,提示内质网应激部分参与Sig-1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