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0年临床感染细菌的病原学与常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本文对中日友好医院1984~1993年,10年来临床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常规使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各种标本计36192件培养试验,共分离出感染菌株10097株,其分离率为27.9%,检出菌种68种,其中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占居首位。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的耐药性,呈现了不断增高的趋势。其结果对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医院感染的监控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及Oct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配对胰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各6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ox2及Oc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胰腺癌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Oct4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Sox2及Oct4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Sox2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34例,阳性率为50.75%,而在癌旁组织中均为阴性,胰腺癌组织中Sox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Oct4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32例,阳性率为47.76%,而在癌旁组织中均为阴性,胰腺癌组织中Sox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胰腺癌组织中Sox2及Oct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肝转移均无关(P0.05)。Sox2与Oct4表达呈正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Sox2及Oct4阴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阳性患者(P0.05)。结论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及Oct4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有关,且Sox2与Oct4表达密切相关,Sox2及Oct4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及HCV—RNA,并且采用酶促动力法检测其转氨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9.5%(36/122),部分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8.2%(10/122);HCV—RNA阳性率为27.0%(33/122)。其中,6例(4.9%)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病毒血症,10例(8.2%)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抗原。有输血史者和透析时间较长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HcV感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感染率与输血、透析时间有关。同时检测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与HCV—RNA(或其中二项)有助于提高HCV感染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儿童炎症性肠炎(IBD)铁储备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2016-01—2018-05就诊的IBD患儿99例为试验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1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因子(RS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例(IRF)、网织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R-SD)、网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R-CV)等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价不同指标与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Tsat)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99例患儿中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42.42%),Crohn病(CD)57例(57.58%)。UC组、CD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DW、IRF、RDWR-CV、RDWR-SD、血清铁蛋白、Tsat、sTfR、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C和C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UC和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RS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at与RDW、RDWR-CV、RDWR-SD呈正相关,与RSF呈负相关(P0.05);sTfR与RDW、RDWR-CV、RDWR-SD呈负相关,与RSF呈正相关(P0.05);IDA组RDW、RDWRCV、RDWR-SD高于非IDA组,而RSF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与非IDA组IR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F、RDWR为IBD患儿贫血的诊断提供了简单、低廉的评价指标,但确切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在MDS亚型中的分布及其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特点。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例患者中异常核型比例为42.5%(54/127),其中各亚型异常发生率MDS.RA为30%(3/10),MDS.RCMD为35.9%(23/64),MDS.RAS为22.2%(2/9),MDS-RAEB-Ⅰ为45%(9/20),MDS-RAEB-Ⅱ为66.7%(14/21),5q-综合征100%(3/3)。54例异常核型中仅数目异常者21例,仅有结构异常者14例,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者19例。常见染色体异常依次为复杂核型(11.02%,14/127),单纯+8(10.24%,13/127),-7/7q-(3.9%,5/127),1q+(3.15%,4/127),-X/-Y(3.15%,4/127),20q-(2.36%,3/127),5q-(2.36%,3/127)。MDS-RAEB(包括RAEB-Ⅰ和RAEB-Ⅱ)患者中复杂核型发生率为31.71%(13/41),明显高于非RAEB(包括RA、RCMD、RAS、5q-综合征)患者中复杂核型发生率为1.16%(1/86)(P〈0.05)。平衡易位核型发生率为1.57%(2/127),明显低于非平衡易位发生率为40.94%(52/127)(P〈0.05),2例平衡易位患者均为MDS-RAEB。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异常比较复杂,存在多种重现性异常;平衡易位较少见,仅存在于RAEB患者中;RAEB患者复杂异常核型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伴dup(1)(q21q32)重现性异常核型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中等强度负荷耐力运动对载脂蛋白(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和对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腱糖蛋白-C(tenascin-C)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40只6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运动干预组给予长期中等强度的负荷耐力跑台运动干预32周;一般对照组未予以特殊干预。实验结束后评估两组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核面积的变化情况、采用偏振光的方法测定主动脉胶原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MMP9、tenascin-C的表达。 结果:长期中等强度负荷耐力运动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斑块脂核面积及埋藏纤维帽数目均显著下降 [(70932±4669)μm2 vs (57247±3982)μm2,P<0.01;(21279±2104)μm2 vs (57247±3982)μm2,P<0.01;1.03±0.42 vs 5.22±0.77,P<0.01]、主动脉壁胶原含量显著增加(67.41%±7.88% vs 21.22%±8.63%,P<0.01),主动脉MMP9(47.02±8.55 vs 36.67±4.51,P<0.01)、tenascin-C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39.72±6.89 vs 28.86±2.90,P<0.01)。 结论: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可显著下调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MMP9、tenascin-C的表达并具有稳定主动脉易损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ystemic mastocytosis,SM)是一种以在皮肤、骨骼、淋巴结、肝脏、脾脏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肥大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少见疾病[1]。我们诊治了l例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SM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20岁,皮肤色素沉着5年,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于2012年8月于本院就诊。患者2007年无明显诱因左手掌背部出现红色皮疹,直径2 mm,压之褪色,不伴瘙痒感,后双手掌逐渐出现色素沉着性丘疹,搔抓后见荨麻疹,可自行缓解。入院查体示四肢多发性色素沉着性丘疹,全身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儿童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因素,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体检健康儿童3451例,运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性别和年龄对胱抑素C参考区间的影响,并建立适合儿童的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中的参考区间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不断变化.年龄<1月龄参考区间为0.93~1.75 mg/L;1~3月龄参考区间为0.69~1.47 mg/L;>3~12月龄参考区间男性为0.59~1.13 mg/L,女性为0.62~1.20 mg/L;>1~18岁参考区间男性为0.55~1.03 mg/L,女性为0.52~1.02 mg/L.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儿童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区间,胱抑素C在儿童中参考区间不同于成人,建立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后骨坏死患者低纤溶倾向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和相关基因PAI-4G/5G基因多态性与国人SARS后骨坏死的关系,以便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易感人群的筛选.[方法]取61例SARS后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健康人群52名为对照,应用凝血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PAI值,应用PCR 固相寡核苷酸连接分析(SPOLA)法测定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SARS后骨坏死患者PAl异常明显PAI(15.64±1385)U/ml VS(7.96±4.27)U/ml,PAl-1基因4G/4G在骨坏死人群中增高,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性,血浆PAI活性与4G/4G纯合子基因型密切相关.[结论]SARS后骨坏死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PAI可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PAI-1基因4G/4G可能是国人骨坏死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正人芽囊原虫(B.h.)是一种常见的人与动物肠道寄生虫。于1849年首次报告,1912年从人体粪便中发现,根据其形态特征归属于酵母菌,并命名为人体酵母菌,其后,在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及昆虫类都得到检出。B.h.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菌,1976年有学者进一步对形态特征进行了光镜与电镜区别。根据其性质、生理和形态体征发现,B.h.严格厌氧,采用培养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不能生长,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