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745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189篇
预防医学   407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88篇
  13篇
中国医学   314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的:利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对两种片剂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34例。甲组患者服用缬沙坦片,剂量为80-160mg/d,乙组患者服用依那普利片,剂量为5-10mg/d。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用药,甲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33/34)和94.1%(32/34),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一定的可比性;相比治疗前,两组在治疗后4周以及8周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了改善(P0.05)。相比治疗后4周,A组在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改善幅度明显(P0.05)。A组和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上,缬沙坦片比依那普利片的疗效要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着较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了提升输液室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将PDCA运用至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至该院门诊输液室来行输液的患者,共6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97.00%)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PDCA可规范输液室的工作规范,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输液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IA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IAD患者随机分为珍珠粉组、氧化锌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各组均给予IAD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珍珠粉组给予珍珠粉外涂治疗,氧化锌组给予氧化锌外涂治疗,联合组给予氧化锌和珍珠粉混合后外涂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6 d、 9 d后IAD的红肿范围、痒痛程度、渗液量、皮损面积、皮温高低、皮损消退时间及治疗效果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9 d后,珍珠粉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氧化锌组为93.3%,联合组为100.0%,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珍珠粉组和氧化锌组(P 0.05)。(2)治疗3 d后,联合组患者的IAD红肿范围缩小、痒痛程度减少、皮损面积缩小、皮温的下降程度等均优于珍珠粉组和氧化锌组(P0.05);而治疗6 d、9 d后,除皮损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3组患者在红肿范围、痒痛程度、皮温的下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6 d后,联合组与珍珠粉组的IAD渗液量减少程度优于氧化锌组(P 0.05)。(4)联合组的皮损消退时间快于珍珠粉组和氧化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比单纯使用珍珠粉或氧化锌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治疗IAD,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外治法的简、便、效、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
96.
97.
目的采用Gd-EOB-DTPA对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行增强MRI检查,评价延时10min是否是显示病变特征的最佳延时时间。方法 42例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病人,经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分别在5、10和20min进行肝胆期动态MRI扫描。在检查各期分别针对低信号和高信号病灶就以下参数进行评估:实质增强程度、胆管对比剂排泄情况、病变的强化特征(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边缘强化、非中央强化),以及对比度和信噪比。结果肝实质病变增强信号程度至10min时显著增加(86.3%,P<0.001),随后趋于稳定(20min后86.5%,P=0.223)。有2例、32例和5例病人依次在5、10和20min后首次观察到胆道对比剂的排泄。肝胆病变在5min后开始强化,并持续到肝胆期后期。在低信号和高信号的病灶中,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在增强后10min达到峰值(P<0.05),20min时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在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在延时10min时得到显示病变特征的最佳延时时间。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调查浙江省湖州市急性胃肠炎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基因型别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于2016年采集湖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急性胃肠炎病例粪便标本。采用特异性引物探针,应用real-time RT-PCR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对阳性标本衣壳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结合在线分型工具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诺如病毒基因型别。结果 501份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阳性101份,阳性率20.16%,以GⅡ基因组为主(86.14%);男性检出率为20.75%(50/241),女性检出率为19.54%(5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病例均检出诺如病毒,5岁儿童检出率最高。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但6-9月呈低流行状态。2016年湖州市流行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多样,包括GⅡ.17、GⅡ.4 Sydney_2012、GⅡ.3、GⅡ.13、GⅠ.6、GⅡ.2、GⅡ.6、GⅠ.7共8种基因型别。GⅡ.17和GⅡ.4 Sydney_2012呈月份交替流行。结论 湖州市急性胃肠炎病例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多样,且呈交替流行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各型别诺如病毒在本地的流行范围及型别分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
正纵膈型甲状旁腺囊肿(mediastinum parathyroid cysts,MPCs)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无内分泌症状的纵隔内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发现中纵隔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腹(-),脊柱四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尿素氮8.80 mmol/L,尿酸456.0  相似文献   
100.
高元  陈莉 《当代护士》2018,(8):90-92
目的探讨程序化防护路径对预防宫颈癌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宫颈癌患者80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程序化防护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毒性发生情况、PICC留置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留置成功率为92.50%,对照组PICC留置成功率为77.50%,观察组导管留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防护路径可以有效减少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