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血浆纤溶醇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肠癌蜡块标本156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50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uPAR及PAI-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uPA及uPAR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病理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PAI-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结肠癌中uPA、uPAR及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uPA、uPAR及PAI-1对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uPA、uPAR及PAI-1各自都可以成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并目有可能成为结肠痛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侵犯女性生殖系统的直肠癌患者行保留肛门的后盆脏器切除术(posterior pelvicexenteration,PPE)后的生活质量和局部复发.方法:对侵犯女性生殖系统的直肠癌患者60例分别行保留肛门的PPE(SP组)及不保留肛门的PPE(CS组),另外选择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LAR组),分别用Wexner评分及向量测压比较SP组和LAR组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比SP组和CS组的2年局部复发和生存率.结果:在术后3 mo,SP组的Wexner评分高于LAR组(10.1分vs 6.1分,P<0.05),但在术后1年,两者的Wexner评分之间无差异(P>0.05),两者术后1年的向量测压结果之间无差异(P>0.05),SP组的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与C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0% vs 23.3%,83.3% vs80%,均P>0.05).结论:保留肛门的后盆脏器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低前切除术相同的生活质量,而且其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与不保留肛门的后盆脏器切除术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43.
川芎嗪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20%PQ溶液制作大鼠急性PQ中毒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和川芎嗪高剂量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以及肺湿/干质量比、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和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和BALF中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以及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iNOS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川芎嗪低剂量组肺组织淤血、水肿明显减轻,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明显下降(P均〈0.01);GSH-Px和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NF-κB和iNOS降低(P〈0.05,或〈0.01)。结论川芎嗪可使急性PQ中毒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害得到改善,且能降低NF-κB及iNOS水平,减轻PQ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该研究以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方式对部分外括约肌受累的患者进行了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回顾性时比研究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 对16例接受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及25例接受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及1年的wexner评分,术后1年的FIQL生活质量问卷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40~68岁无肛门直肠疾惠、无排便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术后的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明显高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经1年的适应及功能锻炼后,臀大肌组评分明显下降,但对照经括约肌间切除组仍有显著性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满意方面,臀大肌组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在1年以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二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 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 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手术方式是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低位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适应证,尽管其有更高的大便失禁风险,但就其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来看.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术式亦使部分外括约肌受累而保肛愿望强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梗阻性结直肠癌支架置入的安全性,比较支架减压后手术与急诊手术的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0/2008-02我院248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支架与否分为两组,统计结肠镜下留置结肠腔内支架本身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Ⅰ期切除吻合例数、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脾撕裂、腹腔脓肿等短期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两组生存曲线.结果:内镜下留置结肠腔内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成功率98.4%,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4.5%,其中严重并发症(穿孔、支架移位)发生率4.8%.Ⅰ期吻合支架组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87.1%vs 34.4%,P=0.001).总的并发症支架组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17.7% vs 47.3%,P=0.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曲线几乎重叠,之后支架组生存率略高于急诊手术组,但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97).结论:对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镜下留置结肠腔内支架术前减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辅助方法,增加I期切除吻合机会,避免造口,降低短期并发症,长期生存率也较急诊手术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6.
Fournler坏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累及外生殖器、会阴肛周部位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肠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自199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21例Foumier坏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氨溴索(沐舒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天给予沐舒坦60 mg,分2次静脉滴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治疗组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缓解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8.
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病史,25例(89%)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2例(79%),休克23例(82%),腹膜刺激症27例(96%).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5%、91%.术中见肿瘤呈肿块型17例,结节型11例.术式分别为单纯修补2例,填塞压迫2例,肝动脉结扎2例,肝叶切除11例,单纯微波固化5例,微波固化加填塞压迫3例,微波固化加肝动脉结扎3例.7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分别为肝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内感染l例,切口裂开1例.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7个月,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机制不清,急诊剖腹手术可以使部分患者Ⅰ期切除肿瘤,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预防肝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自197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保兵营流感暴发流行病人中分离到猪型病毒以来,猪型流感又引起了人们对它的重视。1978年流感病毒生态学科研会议后至1983年,我们对本省17个市、县和部队2203人及动物2869份(猪、马、鹿、犬和水貂)血清,进行了猪型流感病毒抗体调查。现将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To assess the anal sphincter function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for low rectal cancer by questionnaire and vectorial manometry.Methods:twenty five patients underwent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he controls contained 25 patients of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d 25 healthy people.The therapeutic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Vaizey and Wexner scoring systems and vectorial manometry.Results:The Vaizey and Wexner scores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ow anterior resection controls at one month,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e year after.On the other hand,the indexes of vectorial manometry stil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e year later.The indexes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could not reach the normal level.Conclusion:The anal sphincter function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 lower than that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in short term,although the long-term results can be accepted,it still can not reach the norm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