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60°环状减压、固定重建术治疗T4椎体血管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1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活动无明显受限,T4棘突累压痛、叩击痛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局限型6例,分节型13例;椎管狭窄率32%-75%,平均54%。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4分,平均9.6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后纵韧带骨化灶。利用后纵韧带钩插入后纵韧带下,钩起后纵韧带及骨化物,在后纵韧带与硬膜间形成一间隙,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后纵韧带及骨化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恢复率42%'-92%,其中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4.2%。4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CT和MR检查显示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后纵韧带钩可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局限型和分节型、切除范围在两个椎节之间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第四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6岁。因不慎滑倒 ,腰部酸痛就诊 ,于 1999年 11月 6日入院。无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X线检查示 L4左半椎体及附件骨密度下降 ,高度略降低。CT扫描示 L4左半椎体、左侧椎弓根、左侧横突骨密度下降 ,横突背侧呈膨胀性损害 ,周边骨皮质增厚 ,椎体骨缺损区内有岛状骨硬化区 (图 1)。采用后入路手术 ,术中见左横突近椎弓峡部处呈膨胀性破坏 ,皮质菲薄。由此处开始清除病灶 ,并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病灶组织色灰白、质偏软 ,刮除时无出血 ,直至边缘骨硬化处表面有点状血性液渗出。取自体髂后上嵴骨碎片填入空腔 ,L3 ,…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发病因素、病程、影像学的表现特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同其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至3.5年,平均1年4个月。结果:急性发病的患者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同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有关,发病1周、2周、1个月、1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2.22%,63.64%,50.00%,33.33%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在诊断小肝细胞癌(sHCC)增强模式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HCC患者39例(43处病灶)CEUS和CECT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39例CEUS和CECT一致性出现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诊断结果分别为56%,63%、42%,Kappa值分别为0.44、0.43、0.40,一致性程度为中等水平。结论 CEUS和CECT出现一致性特征诊断sHCC时,可能会降低sHCC的诊断敏感性,两者的互补应用以及结合血清学、病理学方法有助于提高s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人才是医院人才队伍的核心,他们对薪酬是否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对新医改试点城市江苏省镇江市某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现状分析,指出高层次人才在薪酬制度上存在缺少引进后的有效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对自有高层次人才重视不够、薪酬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应完善政府补偿政策、制定合理薪酬分配方案、创新“全面薪酬”管理模式、建立有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 550.3±740.7 mL,手术时间278.5±54.6 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P>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9 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 1,P<0.05)。结论 一期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后路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本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采用下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度的比较,了解患者手术治疗的侧凸矫正率和腰椎前凸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ODI术前(52.30±13.65)%、术后(9.62±6.4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改善率为81.6%。32例患者中,24例疗效为优,6例疗效为良,2例疗效为可,术后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8%。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前21.99°±8.97°、术后6.84°±5.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矫正率为69.0%。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13.80°±15.99°、术后24.95°±1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理想,术后疗效满意。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正确选择融合节段、重建退变节段椎间高度、矫正前凸减少和后凸畸形、纠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侧凸畸形以稳定椎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颈椎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OPLL 与颈椎外伤但无后纵韧带骨化(非OPLL)患者(各15例)行前路颈椎手术治疗,术中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质波形蛋白。采用 Flexercell 4000细胞加载培养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第3代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应力加载,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应力刺激前及刺激后12、24 h 成骨特异性指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 mRNA 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质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OPLL组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经机械牵张应力刺激12 h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升高,应力刺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OPLL组应力刺激前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促使OPLL患者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促进其骨化,其在OPLL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