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结果:49例随访3个月~2年,2例死亡失访,骨折全部愈合,1例产生切割,2例髋内翻。结论: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牢固,失血少,应力分散,防旋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大多数医院绩效考核为院、科两级负责制,医院层面对科室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较多,而对不同岗位系列员工个人绩效评价的研究则相对较弱,往往仅由科室层面完成,管理水平参差不一。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实例描述等方法,提出对医院不同岗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指导原则、指标内容等,为完善院、科、人三级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输注红细胞的192例DAT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分为输注有效组和输注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性质、血液制品情况、伴随症状等,并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2例DAT阳性患者中,红细胞输注无效者37例;既往输血次数、是否恶性疾病、血液制品储存时间、血液制品品种、是否伴随感染、是否伴随发热、是否伴随肝脾肿大均与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输血次数(OR=2.678)、恶性疾病(OR=3.485)、血液制品储存时间(OR=2.764)、血液制品品种(OR=2.602)、发热(OR=2.951)均为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既往输血次数、原发病性质、血液制品储存时间、血液制品品种、伴随发热均可对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产生影响,故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输血策略,以改善DAT阳性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急性创伤病人应激早期各时段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性粒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2(HSP72)编码基因的表达,以探讨热休克蛋白72不同表达对于两组病人预后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收入ICU的A—PACHEⅢ评分≥18分的病人3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离创伤后0~1天、2~6天、7~14天的中性粒细胞,RT—PCR方法检测HSP72m RNA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变化,记录病人2个月存活率。研究HSP72增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HSP72在急性应激后表达明显增强,表达高峰在2~6天,非糖尿病人组较糖尿病组,HSP72的表述水平明显增高,且存活率较高。结论HSP72的基因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判断重症病人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5.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分析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髓内固定的PFN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本组病例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52~89岁)。骨折分型按T ronzo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10例,Ⅴ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个月~26个月),骨折愈合率100%。患肢短缩、髋内翻各2例(13.3%),无术后感染和术后近期死亡,功能优良率为86.7%。30例中仅3例输血200~400 mL。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损伤小、出血少、不输血等优点,对T ronzoⅡ、Ⅲ、Ⅳ型骨折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6.
我院近来观察了温血和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对166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谈谈毕业前的总复习江西省景德镇卫校陈富强毕业前的复习,要把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加以总结、巩固、提高,既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要考个好成绩,时间又短,内容又多,教学如何安排?谈谈自己的体会。内科教学内容广泛,每个疾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各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和减轻供区损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38例43个部位四肢软组织缺损,采用5个供区修复: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背阔肌肌皮瓣、髂腹股沟皮瓣、脐旁皮瓣;其中游离组织瓣15例,带蒂组织瓣23例.术前2~6周进行供区皮肤手法扩张训练、受区瘢痕修薄皮片用于供区植皮、保留供区神经以减轻继发性损伤.结果 38例组织瓣全部存活,创面愈合.供区除1例植皮、4例利用受区瘢痕修薄后植皮,其他病例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保留腓肠神经者,术后供区感觉正常.结论 对四肢组织缺损修复可采取延期带蒂组织瓣移植、术者熟悉的供区以减低手术风险.术前供区皮肤手法扩张训练、受区瘢痕修薄皮片用于供区植皮,可避免异位取皮和局部组织瓣转移等次生手术对供区的继发性损伤.保留供区腓肠神经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血清HBV-DNA低、中、高载量1∶1∶1的比例收集2018年2月-2019年9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诊治的慢性乙肝(CHB)患者324例,其中低、中和高载量组各108例。另取同期HBV携带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NEAT1水平及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计算CD4^(+)/CD8^(+)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NEAT1与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HBV-DNA载量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ALT、AST水平及CD8^(+)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均P<0.05),CHB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水平与ALT、AST、CD8^(+)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3、0.761、0.683,均P<0.05),与CD3^(+)、CD4^(+)细胞及CD4^(+)/CD8^(+)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8、-0.719、-0.770,均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lncRNA NEAT1水平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且与肝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有关,检测血清lncRNA NEAT1可能对CHB患者病情进展及发病机制研究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0.
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输卵管妊娠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及球茎端导管的优越性。以及与其他方法治疗的比较。材料与方法:在X线透视下,选用球茎端导管引导3F微细导管配0.045cm白金头导丝,经阴道、宫腔插入输卵管内,对输卵管妊娠的孕囊进行穿刺,并注入氨甲喋呤40mg,使孕囊死亡。结果:116例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105例患者治疗,治愈率为90.52%。7例患者介入治疗后β-hCG下降,转手术治疗,占6.03%。4例患者介入治疗后β-hCG上升,手术治疗,占3.45%。116例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的并发症。15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患侧输卵管通畅。结论: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性方法,较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安全,经济,疗效高。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保留了生育能力。适合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