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31.
周妍  闫军 《武警医学》2019,30(6):484-487
 目的 探讨因胆囊结石而导致的轻症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ABP)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01至2018-06收治的150例MABP患者。所选择病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根据患者住院后手术时间将MABP患者分为3组,A组为急诊手术组(10例,发病72 h内手术),B组为早期手术组(50例,手术时间72 h~2周完成),C组为延期手术组(90例,手术时间>2周)。比较各组术中的出血总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各项生化指标,如术前及术后3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如切口感染),转归(如治愈率、复发率等)。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36(34,37)d]最长、住院费用[7.6(7.4,7.7)万元]最高,A组的住院时间[15(14,16)d]最短、住院费用[3.6(3.4,3.73)万元]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是[(48.08±7.52)min、(61.16±6.35)min和(74.86±8.68)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AST、ALT、总胆红素、血淀粉酶、脂肪酶、血糖、白细胞等均低于术前,血钙高于术前,3组患者术后AST和AL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BP患者应该选择在发病72 h内行LC较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AAOCA)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l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AAO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及临床症状将其分为青少年组及中老年组。青少年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1~29岁,年龄平均(15.9±11.2)岁;中老年组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30~75岁,年龄平均(54.2±10.3)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青少年组8例患者均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AAOLCA),并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其中5例为壁内走行;患者均有运动后晕厥、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临床表现。其中5例施行去顶术,1例施行冠状动脉再植术,另2例行CABG术。中老年组56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冠窦者(AAORCA)为49例,AAOLCA7例,其中29例患者冠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治疗方案包括:CABG 3例,PCI 10例,射频消融7例,起搏器植入3例,ASD修补术同时行冠状动脉去顶术1例,保守对症治疗3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2年,随访期间青少年组患者无死亡,心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CABG术后1年行冠脉CTA检查,发现LIMA血管桥未见显影。中老年组随访过程中失访5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非心源性死亡。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6例症状反复发作。结论青少年时期发病的AAOCA患者多为AAOLCA,异常起源的冠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经确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推荐冠脉去顶术及冠脉再植术,不推荐CABG。中老年发病的AAOCA患者多为AAORCA,猝死发生率较低,合并症多,建议采用保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国内的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还带动了CT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让国内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提高。尽管如此,CT技术在临床应用上还是会有所不足,为了弥补CT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开始,逐步熟悉并了解它,为C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4.
1例12岁女性患者因“左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狭窄,左异构,单心房,下腔静脉-半奇静脉引流”入院。术前超声显示共同房室瓣增厚、卷曲,对合不良,中大量反流,以左侧房室瓣为主;主肺动脉发育差。手术保留房室瓣,取31#二尖瓣机械瓣,以2/0 Prolene线连续缝合于二尖瓣瓣环。横断主肺动脉,5/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近端,远端与20#Gore-tex人工血管端端吻合。将肝静脉自右房壁切下,与人工血管另一端吻合。术后血氧饱和度95%~100%之间。出院前复查超声、CT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正常。虽然,共同房室瓣成形是瓣膜处理的首选,但当瓣膜功能障碍过于严重、成形很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勉强进行瓣膜成形术将使手术的风险骤然提升。此时,人工瓣膜的置换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中国位居新生儿疾病之首,大量资料证实围生因素已成为其发病的首要因素,占35.7%~56.8%[1].为了研究剖宫产是否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对本院1 096例新生儿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6.
患者女, 78岁, 主因右上腹部隐痛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 于外院行腹部B超发现肝血管瘤(2.0 cm×1.4 cm), 未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加重。既往丙型病毒性肝炎15年, 口服抗病毒药治疗1年。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05.0 U/L, γ-谷氨酰转肽酶152.0 U/L, AFP 24 005.90 ng/ml, PIVKA-Ⅱ 27 610.07 Mau/ml。腹部增强CT:肝脏S8/4段扫及两枚不规则动脉期明显强化灶, 门静脉左支部分分支见充盈缺损, 病灶最大截面6.8 cm×6.3 cm×5.7 cm, 病灶周围见散在小结节样子灶。上腹部磁共振增强成像(普美显):肝脏S8/4段扫及两枚不规则肿块, 相互融合, 范围约7.6 cm×6.1 cm×5.8 cm, 病灶周围见散在子灶(图1);门静脉左支腔内见充盈缺损, 并延伸S3段门静脉分支内(图2)。由于患者为多发肿瘤、瘤体巨大且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行转化治疗。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  相似文献   
137.
内支架治疗直结肠癌恶性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狭窄和梗阻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 50例确诊直结肠癌晚期无手术治疗指征的恶性狭窄和梗阻患者,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术后随访2年,观察直结肠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有无改善.结果 50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56枚(6例因再次梗阻二次植入支架) .44例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占88% (44/50) , 6例经二次支架置入成功,占12% (6/50).2例肿瘤破溃瘘道形成,置入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瘘口.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迅速解除,腹胀逐渐消失,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情况好转.生存6个月以内28% (14/50) , 6个月以上68% (34/50) , 2例已超过13个月,占4%(2/50),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直结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直结肠恶性狭窄和梗阻的首选姑息性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8.
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7月~2000年8月,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9±4.4(1.2~16.0)岁,体表面积0.65±0.32(0.42~1.48)m  相似文献   
139.
20例麻风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18例,女2例。年龄50~75岁,均为愈后残老病人。包括单纯性、复杂性溃疡共45处,面积最大者8cm×3cm,最小的4cmx2cm不等。溃疡面均伴有感染,对常用抗生素药物均不敏感,久治不愈。现采用自制溃疡膏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处方:泰利必妥1g,氨苯砜0.2g,云南白药3g,羊毛脂30g,白凡士林70g。制备方法:取泰利必妥片,氨苯砜片分别研碎,过100目筛备用;取羊毛脂,白凡士林置适当容器内,加入泰利必妥粉、氨苯砜粉、云南白药粉搅拌匀即可。使用方法:将溃疡作适…  相似文献   
14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致病因素除细胞功能紊乱及有毒物质 作用外,细胞外微环境异常也逐渐受到关注,与此相关的前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流增强给药和简单 扩散给药,尤其后者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现以脑间质治疗手段为基础,重点 介绍国内学者研发的简单扩散给药在PD治疗领域的全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