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苷(GPs)对胆固醇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VECs-12为研究对象,设正常对照组、溶媒组(二甲基亚砜)、胆固醇组(以50mg/L胆固醇处理48h)、3种浓度绞股蓝总苷(1、10、100μg/ml)组(按剂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绞股蓝总苷预处理1h后再加入50mg/L的胆固醇处理48h)。分别用比色法、硝酸酶还原法及ELISA法检测细胞培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氧化氮(NO)浓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以DCFH-DA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p65(NF-κBp65)核移位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固醇组比较,GPs可减少细胞培液中LDH活性、MCP-1浓度、并能增加NO浓度(P〈0.01)、可降低细胞内ROS的水平(P〈0.01);GPs能抑制NF-κB核移位(P〈0.01),且随浓度升高有递减趋势。结论绞股蓝总苷对胆固醇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从而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胆固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胆固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以浓度为6.25、12.50、25.00、50.00 mg/L的胆固醇作用于ECV304细胞48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结果 与无胆固醇组比较,胆固醇浓度为50.00 mg/L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增加;25.0 mg/L,50.0 mg/L浓度组培养液中NO浓度显著降低;胆固醇浓度为6.25、12.5、25.0、50.0 mg/L组与无胆固醇组比较,随着胆固醇浓度提高,培养液中NOS活性逐渐降低,MCP-1浓度逐渐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定浓度的胆固醇能直接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影响内皮细胞的部分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胆固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以50.00 mg/L的胆固醇作用于ECV304 48 h,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无胆固醇的对照组比较,50.00 mg/L胆固醇使ECV304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胆固醇能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54.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激活的影响,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核因子κB亚单位p65核移位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关系。结果: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平滑肌细胞中0.5h即出现核因子κB核移位,2h达高峰,4h仍持续可见。不同浓度(12.5,25,50及1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诱导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核移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越大,核因子κB核移位越明显,尤以5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最明显。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激活,进一步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核因子κB信号途径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胆固醇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能否影响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的增殖与迁移。方法用12.5、25.0、50.0 mg/L 3个浓度的胆固醇作用体外培养的HUVEC 24 h后,再用培养内皮细胞的培养基继续培养VSMC 24 h,CCK-8、划痕实验检测VSMC增殖与迁移;用12.5、25.0、50.0 mg/L的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用Transwell检测VSMC迁移。结果 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1.37±0.01),明显促进VSMC增殖(1.53±0.06)、(1.54±0.10)(P<0.05);12.5、25.0、5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后的培养基与对照组相比(33.24±0.43)均能促进VSMC细胞迁移[(269.10±3.78)、(272.79±4.69)、(458.69±4.78),P<0.01]。胆固醇作用共培养的HUVEC、VSMC 24 h后,促进VSMC迁移[(175.00±4.63)、(182.00±4.13)、(207.00±5.59)],与对照组相比(101.00±2.33)差异明显(P<0.01)。结论胆固醇诱导HUVEC损伤后能够促进VSMC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野木瓜多糖(SCP)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家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CP 17 g/L组、SCP 34 g/L组、SCP 68 g/L组、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制备家兔富血小板及贫血小板血浆,用Born's比浊法检测17、34、68 g/LSCP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检测SCP对胶原诱导后血小板中5-羟色胺含量、肝素凝血酶凝固时间(HTCT)及对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释放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CP组、阿司匹林组的胶原、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P<0.05,P<0.01),SCP 1 7 g/L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变化(P>0.05),SCP34 g/L组、SCP 68 g/L组、阿司匹林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CP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HTCT延长,呈浓度依赖性(P<0.01),除SCP 1 7 g/L组外,其余各组5羟色胺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结论 SCP可以抑制由胶原、ADP、AA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与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Ⅳ及减少丙二醛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颈动脉球囊损伤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As模型组(n=10)。两组均行颈动脉球囊拉伤术,术后As模型组每日经皮下注射甲硫氨酸80 mg/(kg/d)以诱导家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照组每日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4周后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家兔实验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运用光学显微镜检测24周后HE染色的动脉壁横切面病理改变,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壁厚度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4周后,As模型组家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主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地病理改变。但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壁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球囊拉伤颈动脉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Gypenosides,GPs)能否抑制miRNA122表达及调节脂代谢酶活性发挥降血脂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高脂模型(M)组、辛伐他汀(S)组、GPs(G)组,除C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将GPs溶于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中,灌胃给药。C组和M组每天灌0.3% CMC-Na(1 mL/100 g),G组每天灌GPs 160 mg·kg-1,S组每天灌辛伐他汀5 mg·kg-1,连续进行8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2 h,用7%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取腹腔动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称肝脏组织湿重,测定肝指数;提取肝脏总RNA,Real time-PCR测定肝脏miRNA-122的表达;另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测定肝酯酶(HL)、脂蛋白酯酶(LPL)、HMG-CoA还原酶活性;做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与M组大鼠比较,S组、G组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大鼠肝脏miRNA-12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HMG-CoA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HL、LPL活性明显升高(P<0.05);GPs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GPs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肪病变,其降脂机理与其抑制miRNA-122表达及调节脂代谢酶活性,抑制体内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染料木黄酮对人肝细胞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人IL-6诱导的人肝细胞CRP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染料木黄酮 (0.1,1.0,10,100,500,1 000 μmol/L)作用于L-02肝细胞24 h;浓度为0.1,1.0,10 μmol/L的染料木黄酮分别与100 ng/mL 人IL-6共同作用24 h.均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内C-反应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0.1,1.0,10 μmol/L的染料木黄酮没有诱导L-02肝细胞CRP表达,但能抑制人IL-6诱导的L-02肝细胞CRP表达,其抑制效应有量效相关性;100,500,1 000 μmol/L染料木黄酮可明显诱导L-02肝细胞CRP表达,其诱导效应有量效相关性.结论: 高剂量的染料木黄酮可以诱导L-02肝细胞CRP表达,低剂量的染料木黄酮可以抑制人,IL-6诱导的L-02肝细胞CRP表达,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橙皮甙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肝组织CR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橙皮甙组(低、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他汀组)、橙皮甙+辛伐他汀联合组(联合组)。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其他6组均喂饲高脂饮食,按分组灌胃1次/d,持续1 2周。实验6、12周时检测血清CRP、TC、TG的含量。1 2周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C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6、1 2周CRP、TC和TG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CRP、TC和TG无显著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他汀组、联合组CRP、TC和TG显著降低(P0.01),联合组较他汀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CRP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他汀组、联合组肝脏CRPmRNA和蛋白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较高剂量组、他汀组更显著(P0.01)。结论橙皮甙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CRP的机制与其抑制肝脏C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