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型肝衰的疗效。方法 杂种豚鼠为供体,胶原酶消化法制备肝细胞。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D-GI)腹腔内一次注射制作肝衰模型。48小时后将豚鼠肝细胞(1.5×10  相似文献   
22.
病历摘要病史:患者,男,66岁。入院前20 d,患者与家人等近10人在外用餐,其妻当日即出现中上腹饱胀不适,儿媳出现中上腹痛、腹泻。患者本人则出现腹部胀痛,以左下腹部明显,伴大便次数增多,约3~4次/d,黄色糊状,便后腹胀痛可稍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乏力,无晕厥。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近年收治的2例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病变及血钙明显增高。手术患者均经超声、CT定位,手术方式为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后所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无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甲状旁腺良性肿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效的病灶切除治疗,可减少严重骨病变的发生,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25.
对248例宫颈糜烂患者及41例正常宫颈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47%及2.44%。采用四环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宫颈糜烂,沙眼衣原体转阴率为100%。宫颈糜烂及其它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亦有取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NASH的有效防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然而NASH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防治上亦缺乏有效手段。因此必需加强NASH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单纯昧喹莫特组(A组)60例、单纯电灼组(B组)60例、电灼联合白细胞介素-Ⅱ组(C组)60例,分别治疗.结果:A、C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x2=1.65,x2=187,P均>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95,x2=7.05,P均<0.01);B组复发率58.3%,高于A组16.7%和C组15.0%(x2=.93,x2=6.99,P<0.01).结论: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8.
大黄(庶虫)虫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性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29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组(n=9)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n=10)为高脂饲料喂养;大黄(?)虫丸组在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予大黄(?)虫丸10.8g/kg.d水溶液为唯一饮料。观察一般情况及血清肝功能、血脂,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虫丸组的体重、肝指数、血TCH、FFA及血清转氨酶均呈下降趋势。病理学检查示大黄(?)虫丸组肝脏脂肪变及炎症活动度无任何改善,且有2例分别出现了轻度和中度的碎屑样坏死。结论:大黄(?)虫丸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肥胖性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炎的生化指标,但它不能减轻肝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2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ⅡE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高  钟岚 《肝脏》1999,4(4):205-20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组织内细胞色素P450 Ⅱ E1(CYP Ⅱ E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酶法(SP)检测NASH大鼠肝组织CYP Ⅱ E1的表达情况。同时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NASH模型组动物CYP ⅡE_1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且多在中央静脉周围,这与肝脂肪性变趋于一致。结论 NASH肝组织中存在着CYP Ⅱ E_1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0.
免疫隔离技术在异种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  刘雁冰  熊伍军  钟岚  赵中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2):1450-1451,i0020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肝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海藻酸钠体外包裹经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乳猪肝细胞,以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48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测定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内肝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1周存活率(78.6% vs 66.7%)及2周存活率(42.9% vs 25.0%)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异种肝细胞经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可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