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习惯性打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于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收集了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睡眠情况、体格检查指标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习惯性打鼾的差异并分析打鼾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512 713名研究对象,习惯性打鼾标化后报告率为21.2%,男性(27.0%)高于女性(15.3%),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男性:南方31.5%,北方24.7%;女性:南方18.0%,北方16.4%),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城市32.1%,农村26.1%;女性:城市18.5%,农村16.4%)。调整年龄、项目地区、BMI、腰围和生活方式因素后,不同社会经济状态人群的习惯性打鼾率无明显差异,男性、吸烟和既往吸烟者、饮酒和既往饮酒者中习惯性打鼾率较高。BMI每增加1 kg/m2,腰围每增加1 cm,习惯性打鼾风险分别增加19%和6%(BMI:P<0.001;腰围:P<0.001)。BMI相近的人群中,中心性肥胖者中习惯性打鼾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腰围相近的人群中,全身性肥胖/超重者习惯性打鼾率高于正常BMI者。结论 我国30~79岁成年人习惯性打鼾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自1992-1998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监测工作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健全的过程,近四年来,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连续七年九次在WHO和卫生部组织的综合及职能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自1992年以来所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均为疫苗株。河北省已连续七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循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证实工作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4.
不同细胞在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中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的敏感性在脊髓灰质炎病毒(PV)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运用RD、Hep-2及新引入的L20B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结果3种细胞对PV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检,RD细胞的漏检率较高.L20B细胞对PV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也出现了1株PV的漏检.不同细胞对PV检出率差异的原因有待于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河北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灰实验室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VP1编码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河北省2007~2008年,从AFP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脊灰病毒42株,以Ⅱ、Ⅲ型血清型为主,均为疫苗类似株,未发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脊灰病毒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可用于识别脊灰病毒传播途径,并对免疫规划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河北省2006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控制和消除麻疹,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麻疹IgM和IgG测定用ELISA方法,病原学检测按WHO推荐方法进行。结果:河北省2006年麻疹实验室检测血清标本7395人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419例,阳性率59.76%;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2622例,阳性291例,阳性率11.10%。2006年167人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0株麻疹病毒,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全部为H1 a基因型。结论:实验室监测是麻疹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以散发为主,人群免疫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骨折住院率的三间分布。方法 纳入参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者,剔除2009年以前失访或死亡者,共纳入506 004人。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6年10个项目地区任意骨折和5个部位骨折(上肢、下肢、椎骨、骨盆和髋部骨折)住院率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在(7.7±1.2)年(累积3 899 814人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17 118例任意骨折住院事件,任意骨折的粗住院率为4.39/1 000人年。在控制了固定队列人群年龄增长后,2009-2016年间,不同部位的骨折住院率均呈上升趋势,任意骨折年增长率(95%CI)为9.1%(8.3%~9.9%)。除髋部骨折外,农村骨折住院率高于城市(P<0.05),农村和城市的任意骨折住院率分别为5.42/1 000人年和3.24/1 000人年。骨折住院率随年龄增加。<50岁时,除骨盆骨折外,男性骨折住院率高于女性;≥50岁时,女性骨折住院率均高于男性。结论 骨折住院率随年龄增加的同时,也表现出长期增长趋势。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骨折的疾病负担将会越来越重,预防骨质疏松和防止伤害相关骨折的发生,从而减少骨折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点健康人群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剔除自报患有冠心病、卒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个体后, 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486 514名30~79岁队列成员体力活动和每周休闲静坐时间的基线信息, 重点描述地区差异。结果 男性总体力活动水平(22.9 MET-h/d)高于女性(20.6 MET-h/d), 休闲静坐时间(3.1 h/d)多于女性(2.9 h/d)。浙江项目点个体每天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男31.3 MET-h/d, 女 30.2 MET-h/d)且静坐时间最少(男2.0 h/d, 女 1.6 h/d)。工作相关活动所占比例, 男性以浙江(86.5%)和河南(85.2%)项目点最高, 海口(69.4%)最低;女性以浙江(74.8%)最高, 河南(40.9%)最低。甘肃项目点(男17.8%, 女18.1%)交通活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家务活动所占比例, 男性以湖南项目点(18.0%)最高, 女性以河南(54.0%)和湖南(39.1%)最高。城市项目点的休闲相关活动所占比例高于农村, 其中柳州(男9.5%, 女10.4%)最高。甘肃(男36.8%, 女29.8%)、四川(男34.1%, 女33.8%)和浙江(男20.0%, 女19.2%)3个农村项目点的高强度活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点。结论 CKB 10个项目地区的研究人群在总体力活动水平、活动类型、活动强度和休闲静坐时间等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中国30~79岁成人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及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年至2008年在全国10个项目地区开展基线调查,收集了512 891名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疾病史及其家族史,以及通过WHO简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short form,CIDI-SF)诊断12个月内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MDE)情况。体格检查获得的身高和体重用来计算调查对象的体质指数,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不同MDE状态之间的基本特征,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抑郁状态与冠心病、脑卒中之间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共有3 281人(0.6%)在12个月内抑郁发作,15 472人(3.0%)自报患有冠心病,8 884人(1.7%)自报患有脑卒中。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风险升高有关,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0(1.53~2.12)和2.53(2.09~3.05),进一步调整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OR值分别为1.83(1.54~2.18)和2.19(1.79~2.69),此外,性别和抑郁障碍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存在交互作用(P=0.013),在两者联合分析中发现,男性MDE患者的脑卒中患病风险最高(OR=5.02,95% CI=3.70~6.82)。结论: 中国成人抑郁障碍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风险升高可能有关,但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  
目的 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2008年对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第一次重复调查.通过常规和定向监测对队列成员进行长期全死因监测和四类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监测,并从全民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个体全病种入院诊疗信息.结果 基线调查共入选30~79(平均51.5)岁512 891名对象.其中男性占41.0%,农村人群占55.9%.队列人群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61.3%和2.4%;男性过去一年中每周至少一次饮酒率为33.4%,女性为2.1%;超重肥胖(BMI≥24.0 kg/m2)率,男性为41.8%,女性为45.3%;调查时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1 mm Hg=1.33 kPa)的比例男性为32.2%,女性为30.2%.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各主要调查指标均有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出生年代人群具有不同的慢性病暴露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