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已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我院自1989年8月至1994年10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诊治外科病571例,1167人次,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本组男性448例,女性123例,最小5岁,最大76岁,平均43岁, 疾病分类与介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能否恶性转化。方法从小鼠脂肪组织培养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观察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细胞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并对其染色体结构进行分析,并将转化细胞移植到裸鼠皮下以检测其成瘤性。结果1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在体外培养4个月左右发生了转化,已经永生化,目前体外培养超过100代,细胞仍维持原来的增殖速度。细胞表达中胚层的标志物vimentin,但不表达pan-CK,说明其是间充质来源;同时表达PCNA、Ki67和VEGF-c,不表达p16;染色体分析证明为非整倍体,有广泛的易位;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构;细胞在软琼脂中没有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皮下移植能够形成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的主体成分为肉瘤。结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能够发生恶性转化,裸鼠皮下移植能够形成肉瘤。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掌指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均在X线下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30例(36处)及普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32例(35处)治疗掌骨及近节指骨骨折.结果 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者骨折端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按王肇祥评定标准均达到优,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8周;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者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只有9处,按评定标准优只占26%、良占74%,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2周.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的内固定均较稳固,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端的对位愈合效果优于普通交叉克氏针.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颅脑外伤手术中对脑脊液压力(CSFP)、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Ⅳ级的颅脑外伤病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足背动脉穿刺测MAP,L3-4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测CSFP。持续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畦安定后、静脉注射异丙酚后2分钟与5分钟时的MAP、HR、SpO2、PERCO2、CSFP、CPP。结果:CSPP在静脉注射异丙酚后2分钟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5分钟时下降更为显著(P<0.01),10分钟时仍有显著下降。CPP在静注异丙酚后也有显著下降(P<0.01和P<0.05)。MAP在静脉注射异丙酚后2分钟、5分钟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下降(P<0.01)。HR较麻醉前仅有轻度降低。结论:异丙酚能降低CSFP、CPP和MAP,抑制插管反应,是颅脑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5.
Culture of skin-derived precursors and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e method of skin-derived precursors (SKPs) and to explore a new cell source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3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附20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204例,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43岁。外伤距发现积液时间:〈3d73例,3d~3周110例.〉3周21例。均表现为类颅内压增高症状。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128例,双侧76例;以额、颞部多见.额顶区及颞顶区次之。积液量20~260ml,其中〈60m189例.60~100m186例,〉100m129例。  相似文献   
37.
血管内丝线段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郑佳坤,文锡荣,王永惜笔者自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应用丝线段作为栓塞剂,经微导管注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1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男10例,女2例;年龄11~40岁;左半球7例,右半球...  相似文献   
38.
我科自1991年至1995年共对3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s)进行血管内丝线段栓塞治疗,12例发生各类并发症.本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3例.年龄6~47岁.额叶AVMs4例,顶叶4例,颞叶2例,枕叶及丘脑各1例.1.2 操作方式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达颈内动脉,造影后更换导引管,从导引管中插入Magic微导管至畸形血管中.选择造影确定位置后通过导管注入丝线段直至畸形血管团闭塞为止.  相似文献   
39.
人类神经干细胞的长期培养和传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其传代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 ,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刺激细胞扩增 ;传统方法和对神经球切割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流产胎脑当中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 ,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 ,形成神经球 ,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Musashi1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 ;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早期的培养有少量的少突胶质细胞 ;在这种培养条件下 ,神经干细胞生长速度较慢 ,而采用切割神经球的方法保持了细胞间的联系 ,神经干细胞可获得较大的扩增速度。【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 ,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它可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移植治疗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96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病人,根据出血的类型、出血量、病情及病程,采用因型施治的手术方案及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61例存活,35例死亡。存活的261例半年后随访,按ADL分级判断,Ⅰ级97例,Ⅱ级108例,Ⅲ级27例,Ⅳ级24例,Ⅴ级5例。结论:采取科学的外科规范化治疗措施能够提高病人生存率和存活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