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6 毫秒
71.
宫外孕指发生于子宫体腔外任何部位的妊娠.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是结扎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输卵管结扎术后陈旧性宫外孕,因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术前确诊率较低[1].  相似文献   
72.
首先,沿着大网膜的横结肠附着缘游离大网膜,左侧游离至脾脏下极,右侧至十二指肠降部。显露胃网膜右静脉在其根部结扎切断,完成第6v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幽门下血管和胃网膜右动脉在其根部予以结扎切断,完成第6a和6i组淋巴结的清扫。在幽门上区域开窗并离断十二指肠,根部结扎切断胃右血管蒂,完成第5组淋巴结清扫。显露并保护门静脉,在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鞘表面清扫第8a组和12a组淋巴结。进而转向腹腔动脉根部清扫第9组淋巴结,在根部结扎并切断冠状静脉及胃左动脉,完成清扫第7组淋巴结。沿着脾动脉起始部向远心端清扫11p组淋巴结,裸化胃小弯侧,清扫第1组和第3组淋巴结。在近脾下极处显露胃网膜左血管,并于其根部结扎,清扫第4sb组淋巴结。最后,镜下完成近端残胃与空肠的Billroth II吻合及空肠间侧侧吻合。  相似文献   
73.
急性硬膜下血肿CT征象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变化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分析,结合临床病情。研究与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5-甲基-7,4′-二羟基异黄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的比较。方法 三氟化硼-乙醚催化的“一锅法”工艺制备母体化合物1,并通过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合成衍生物2~4,常压耐缺氧试验评价其活性。结果 化合物3和4水溶性强,且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结论 新合成的水溶性化合物3和4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75.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将会提高。我们的邻国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51%以上,韩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在升高,并且早期胃上部癌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1-2]。目前,我国虽然仍是进展期胃癌大国,但是东南沿海中心城市的早期胃癌检出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亦呈上升趋势,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作为保全功能胃切除术(function-preserving gastrectomy,FPG)之一将有望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76.
赵康 《家庭护士》2009,7(6):560-560
笔者在应用京万红软膏治疗烫伤的同时对小儿皮肤外伤实施换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 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越来越高,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NAFLD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是隐匿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NAFLD的患病率约为20.09%,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增长10岁患病率约增加10%[1]。同时,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体育锻炼较少,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及激素分泌失调,甲状腺结节(TN)患病率亦出现逐年上升趋势。NAFLD、TN在我国为多发病,常见病,其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信号通路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就二者相关性作一拙作,希冀为两病的异病同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3D腹腔镜在临床的应用是工业与医学结合的产物,改变了外科医生对原有解剖结构的认识,使得曾今无法辨识的亚微结构真实而又立体地呈现在眼前。3D腹腔镜所具有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当中很容易地找寻到正确的解剖层面和筋膜间隙。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CME)过程中,利用3D腹腔镜视野的纵深感和对亚微结构的真实呈现,沿着右侧Toldt筋膜与泌尿生殖筋膜之间的筋膜间隙拓展升结肠后间隙及横结肠后间隙,辨识胰十二指肠前筋膜、Treitz筋膜及Fredet筋膜,确保右半结肠脏层系膜和背侧的泌尿生殖筋膜的完整性,最终实现整块移除右半结肠及其系膜,完成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此外,3D腹腔镜呈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可以清晰地显露外科干,并对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立体清扫,以实现D3根治术。完美的CME+D3根治术可以改善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并降低局部复发率。手术视野的良好显露和对筋膜层面的正确辨识,是实现右半结肠癌CME+D3根治术的关键,而3D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CME+D3根治术中恰恰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指引"一号主角"即主刀医生进入到神圣外科层面(surgical plane),保证了右半结肠癌CME+D3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80.
背景 减重代谢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的有效措施,但手术效果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仍不明确。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后1年,治疗效果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进行减重代谢手术的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减重代谢手术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身体成分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体肌肉量(BM)、体脂肪量(BF)、内脏脂肪面积(VSF)〕、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术前合并症、术后合并症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相关主诉、手术术式;术后心理状况相关指标包括生活质量、压力感、幸福感和手术满意度,分别采用简明生命质量量表(SF-12)、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幸福感量表(GWS)、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及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术后1年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为(82.7±31.7)%,BMI下降(10.3±4.3)kg/m2。96例(55.8%)患者术前存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相关合并症,术后完全缓解48例(27.9%),部分缓解30例(17.4%),未缓解18例(10.5%)。患者术后1年体质量、BMI、BM、BF、VSF、ALT、AST低于术前,TP、ALB高于术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精神生活质量(MCS)得分与ΔALT呈负相关(rs=-0.160,P=0.036);CPSS得分与EWL%(r=-0.181,P=0.017)、Δ体肌肉率(BM%)(rs=-0.174,P=0.022)呈负相关,与ΔALT(rs=-0.236,P=0.002)呈正相关;GWS得分与ΔALT(rs=-0.228,P=0.003)、ΔAST(rs=-0.216,P=0.004)呈负相关;满意度与ΔBMI(r=-0.171,P=0.025)、Δ体脂肪率(BF%)(r=-0.174,P=0.022)、ΔVSF(r=-0.154,P=0.043)呈负相关,与EWL%(r=0.284,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胃痛(β=-0.239,P=0.002)、术后体虚乏力(β=-0.169,P=0.025)是PC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181,P=0.017)、术后体虚乏力(β=0.171,P=0.024)是MCS得分的影响因素;EWL%(β=-0.188,P=0.010)、ΔBM%(β=-0.146,P=0.047)、ΔALT(β=0.219,P=0.003)、术后体虚乏力(β=0.169,P=0.022)是CPS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254,P=0.001)、术后反酸胃灼热(β=-0.251,P=0.001)是GWS得分的影响因素;ΔBMI(β=-0.245,P=0.010)、EWL%(β=0.247,P=0.003)、ΔBF%(β=-0.366,P<0.001)是满意度得分的影响因素。96例有术前合并症的患者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合并症缓解(β=0.411,P<0.001)、术后胃痛(β=-0.192,P=0.040)是躯体生活质量(PC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273,P=0.006)、术后反酸胃灼热(β=-0.263,P=0.008)是MC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220,P=0.024)、ΔALT(β=0.301,P=0.002)、术后胃痛(β=0.214,P=0.023)、ΔVSF(β=0.212,P=0.031)是CPS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290,P=0.002)、ΔALT(β=-0.310,P=0.001)、术后胃痛(β=-0.271,P=0.004)是GW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402,P<0.001)、ΔBF%(β=-0.452,P<0.001)、ΔBMI(β=-0.364,P<0.001)是满意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减重代谢手术后1年,患者BMI显著降低,术后反酸胃灼热、胃痛、体虚乏力及ΔBF%、ΔALT升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负面影响;EWL%、ΔBM%升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正面影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合并症缓解程度越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