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12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92.
周向毅  缪彦  黄维德  许青 《肝脏》2007,12(6):482-483
我们应用经皮肝穿刺肿瘤内直接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将蒽环类药物联合氟脲嘧啶及顺铂,即传统的FAP方案,用于胃癌肝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为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40~73岁,平均59岁。患者的原发胃肿瘤均已手术切除,无原位复发,其中胃窦癌7例,胃体癌4例(均为腺癌);胃底贲门癌7例(腺癌6例,鳞癌1例)。肝转移癌依据影像学(B超、CT或MRI)和肝穿刺组织学结果诊断。肝内转移灶单发1例,多发但局限于一叶内的7例,两叶出现多发转移的10例,均无肝外转移。二…  相似文献   
93.
343例老年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HBVDNA阳性相应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表现形式和重型肝炎病原学。方法:检测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343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炎病原学指标。结果: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别为3例(0.87%)、115例(33.53%)、35例(10.20%)、1例(O.29%)、91例(26.53%);乙和/或戊丙甲丁重叠感染59例(17.21%),其中乙戊重叠40例(11.67%),未定型41例(11.95%)。HBVDNA阳性但HBeAg(-)占80.48%(33/41)。重型肝炎中以HBV感染为主,占72.41%(21/29)。结论:近5年老年病毒性肝炎住院率7.51%,依次为HBV、HEV、HCV、HAV、HDV感染,HEV感染显著上升,尤其是HBV和HEV重叠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TH-b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介素-4 (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培养DC。用念珠菌孢子法检测经TH-b作用后的DC吞噬能力;将经TH-b作用后的DC与同种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以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CD195和TH-b作用后DC的表面标记CD80、CD83、CD86、HLA-DR;用酶免疫法检测TH-b作用后DC的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含量。 结果培养7 d后DC CD195表达水平(85.3%)明显高于培养前(2.4%)。三叶青提取物TH-b部分对DC吞噬能力有作用明显,TH-b浓度为0.62 μg/ml时吞噬能力最强。各种TH-b浓度作用后DC的细胞表面CD80、CD83、CD86和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以0.62 μg/ml最明显,分别为88.56%±8.16%、86.75%±7.59%、99.34%±8.24%、96.15%±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38%±7.31%、43.61%±4.29%、93.41%±8.34%、79.2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b作用后的DC与淋巴细胞在1:1、1:10、1:100的比例下,对同种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强烈的激发和促增殖作用,以1:1最明显。TH-b作用DC 48 h后,DC分泌的IL-12均明显升高,在0.62 μg/ml时IL-12分泌达最高值(526.3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1 pg/ml)(P<0.05),并有浓度窗现象。 结论低浓度三叶青提取物TH-b部分能够显著促进人DC吞噬功能,促进DC表面标志物CD80和CD86的表达,提高DC成熟标记和IL-12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相关指标,如白细胞数(WBC)、未成熟粒细胞(IG%、IG#)、幼稚细胞(OTHER%、OTHER#)、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在白血病初步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检测异常初诊患者,记录其外周血液中WBC、IG%、IG#、幼稚细胞数、白细胞分类散点图等资料。另外,抽取患者骨髓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进行白血病确诊和分类。根据最终诊断将55例患者分成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组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组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15例,统计分析各组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AML患者幼稚细胞百分比、IG%明显增高,WBC正常或中度升高;CML患者WBC、IG%、IG#明显增高,但幼稚细胞增高不明显;ALL患者WBC明显增高、幼稚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IG%、IG#一般不增高。白细胞分类散点图都有一定的异常,各组患者均有特征性的散点图异常。结论通过白细胞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为白血病筛查和初步分类提供理论依据,给临床进一步检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6.
许青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5):346-346
由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十分多见.单纯的HIV感染和HCV感染的血清免疫学、血清病毒学等方面的改变均已清楚.我们对2002年1月~2006年7月我院诊治的14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对重症肝炎的有效治法,现将我院1993年收治的用中医辨证为主治疗的32例(辨证组)与一般综合治疗为主的36例(西药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68例重症肝炎均为1990年度内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组病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为18~72岁,以31~50岁的患者为最多(39例,占57.35%)。 68例重症肝炎中,辨证组32例,其中亚急性重症肝炎8例,慢性重症肝炎28例。两组中均有黄疸,其血清胆红素均≥171μmol/L,并有乏力、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  相似文献   
98.
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方法,观察Bingdeling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中药方剂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等抗菌药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MIC是原液的0.016倍;体外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罗红霉素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增强抗菌作用。结论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与阿莫西林等抗菌药有协同抑菌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肥胖症患者也越来越多,甚至严重危及现代人的健康和生命.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肥胖症,疗效显著,安全、持久,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对于针灸推拿方法减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对肥胖症的预防,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山东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情况,为完善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06年,对全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卡(对1~14岁儿童)或被调查者回忆获得免疫史,计算权重调整后接种率。结果全省1~59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为27.0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2.56%~31.59%],其中1~4岁儿童为99.66%(95%CI99.72%~100.00%),5~14岁儿童为89.95%(95%CI87.69%~92.20%),15~59岁人群为13.21%(95%CI7.78%~18.65%),各年龄组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居住地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14岁儿童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65.41%(95%CI55.56%~75.25%);HepB1及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岁儿童最高为93.07%(95%CI88.43%~97.70%)。结论为进一步加强乙肝控制,山东省需对大年龄儿童开展HepB查漏补种,同时加强高危人群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