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中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Ns)正常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类患者的诊疗提出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99例PPGL患者,其中98例经病理证实为PPGL,1例为临床诊断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浆游离MNs,按照MNs水平分为MNs正常的PPGL患者(MNs正常组,n=10)与MNs升高的PPGL患者(MNs升高组,n=8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前准备、术中血压波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Ns正常组患者典型三联征发生率与MNs升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稍高于MNs升高组(40.0% vs.13.5%,P=0.031)。MNs正常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比例明显高于MNs升高组(60.0% vs.20.2%,P=0.027),具有PPGL典型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不同皮质醇水平的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患者肾上腺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65例SC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晨8:00时血皮质醇(1 mg DST-F8:00)138 nmol/L为切点分为低水平组(n=36)与高水平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水平、肿瘤大小、CT值及对侧肾上腺影像学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对侧肾上腺宽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对侧肾上腺长度、宽度、高度与不同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骨密度、合并相关代谢异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水平组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更小(P<0.001),且女性较多(P=0.014);高水平组午夜0:00时皮质醇水平(F0:00)及...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比较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PPNAD)、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和肾上腺皮质腺瘤(ADA)三种疾病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游离皮质醇变化比值,探讨PPNAD患者的鉴别诊断切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病理明确诊断为PPNAD(7例)、PBMAH(31例)及ADA(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患者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抑制后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与抑制前(基线)24 h UFC比值(post UFC/pre UFC)为检测变量,以是否为PPNAD为状态变量,寻找鉴别诊断PPNAD的最佳切点。结果 PPNAD、PBMAH及ADA三组患者基线及LDDST、HDDST后血皮质醇(F)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受抑制,且PBMAH组基线及HDDST后ACTH水平最高,ADA组ACTH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4.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2004年7月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增粗伴有颈痛、发热,体温37.0~37.9℃,在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05 pmol/L[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2.3~6.3pmol/L;括号内为参考值,下同],游离甲状腺素(FT4)57.5 pmol/L(ICMA,10.3~24.4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5 mU/L(ICMA,0.4~4.0m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9.4%(Elisa,<2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1.3%(Elisa,<20%),白细胞2.8×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61 mm/1 h,甲状腺超声示多发性密度不均影,甲状腺显像示摄锝功能低下,甲状腺不显影,甲状腺摄碘率低下,2 h 0.1%,4 h 0.3%,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体温正常,改泼尼松口服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但体重增加10 kg,停药1个月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低热,服用泼尼松后症状减轻,但甲状腺肿大无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52例尿常规检测蛋白阴性的2型DM患者测定UAER及HbAlc等指标,收集临床资料和统计学处理。结果:MAU与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血肌酐、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UAER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方法简单可靠,体重指数高及HbAlc控制越差者,早期DN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巨噬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调节作用及其与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报告基因方法和RT-PCR技术检测Cbfα1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MC3T3-E1细胞中,IGF-Ⅰ(1 nmol/L 1μmol/L)、GM-CSF(100 nmol/L)和EGF(1μmol/L)作用24小时能够增加Cbfα1基因启动子活性(P<0.05),加入PD98059(10μmol/L)后不但抑制了Cbfα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基础表达,而且完全阻断了IGF-1、GM-CSF和EGF所诱导的Cbfα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增加(P<0.01),在C2C12细胞中得到了类似结果,另外,MC3T3-E1和C2C12细胞分别经IGF-Ⅰ(1,100 nmol/L)、GM-CSF (100 nmol/L,1μmol/L)和EGF(1 μmol/L,100 nmol/L)处理后均使Cbfα1基因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而加入PD98059 可抑制上述因子的刺激作用。结论:IGF-Ⅰ、GM-CSF和EGF能够刺激MC3T3E1和C2C12细胞中小鼠Cbfα1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的表达,此作用可能经MAPK信号传导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27.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病人在住院期问接触最多,时问最长的是护士,因此在病人的健康教育中护士起主导作用,良好的健康教育知识是护患双方共同需要的,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认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掌握良好的语言逻辑,掌握较全面的健康宣教知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468例2型楮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高尿酸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合并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BMI、BUN、HDL、TG、空腹血稽(FPG)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率密切相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要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还应密切注意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29.
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置管术是危重病抢救中的重要措施,常用于ICU患者,它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活动不受限制,能够快速补充液体,改善血容量不足,药物起效快等特点。但深静脉置管是有创操作且导管保留时间长,尤其是用于高营养治疗,易造成医源性导管感染。据统计,美国每年约200万住院患者发生医源性导管感染,其中1/3是静脉导管感染所致。由此可见,深静脉置管术后如何预防导管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4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高尿酸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O)、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自蛋白,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合并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BMI、BUN、HDL、TG、空腹血糖(FPG)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率密切相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要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还应密切注意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