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扩增四株淋球菌外膜蛋白PI基因,构建pET30b-PI-NG重组子,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外膜蛋白PI.方法 采集临床淋球菌四株,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外膜蛋白PI基因,与克隆载体pBS-T连接,构建pBS-T-PI-NG重组子,测序,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ET30h中,构建pET30h-PING重组子,转化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SDS-PAGE初步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四株淋球菌的pET30b-PI大肠杆菌表达重组子,经IPTG诱导表达后,其中三株获得表达的目的蛋白PI。结论 本研究为PI蛋白免疫学特性的研究、抗体制备、以及预防淋病疫苗的研制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二氧化氯消毒粉的一元包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使用和包装更为方便的一元包装ClO2消毒粉。方法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消毒粉配方;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法)、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现场试验以及毒性试验。结果正交试验确定配制水对消毒粉没有影响,且筛选出亚氯酸钠与固体酸的最佳配比为1∶3,取10g配制的消毒粉溶解到20ml水中,充分溶解,约2min后,再加水稀释到500ml,5~10min后可使ClO2质量浓度达到272mg/L;该消毒粉于54℃存放14d后,平均ClO2下降率是5.03%;含100mg/LClO2质量浓度的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2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KL)均>5.00;含100mg/LClO2质量浓度的溶液在模拟现场试验中对染于桌面的大肠埃希菌作用5min的KL>3.00。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合格,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的作用。结论该一元包装ClO2消毒粉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能在12小时内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方法碱性蛋白胨水(BPW)非选择性增菌6h;100℃10min制备DNA模板;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设计各菌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体系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该多重PCR体系能在12h内同时检测3种目的菌;灵敏度为10~30cfu/ml;通过对23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探讨出能在12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同时测定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相似文献   
34.
不同体脂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要肠道菌群在不同体脂人群间数量变化及其对脂质代谢可能具有的影响。方法按照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选择性培养法测定研究对象新鲜粪便中5种主要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随着BMI值的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拟杆菌数量则显著升高(P<0.01),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拟杆菌对脂肪积累和肥胖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比较4株临床分离的淋球菌和2株标准菌株外膜蛋白IP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初步探索我国淋球菌的变异情况,为淋球菌多态性研究、IP基因的表达和疫苗研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pBS-T-IP克隆重组子并进行测序,用hlastn和CLUSTAL W分析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并与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较,预测并分析所得IP基因的loop(表面暴露区域)结构。结果:在GenBank中搜索到相似性大于98%的序列,6条序列分别属于PIA和PIB两个亚型,其中IP4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有18个位点的差异,可能为我国特有的流行株。位于7个loop结构中的变异位点占3条PIA蛋白间总变异的67%,占3条FIB蛋白间总变异的84%,变异程度较高。结论:成功克隆了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株和标准菌株的I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深入研究我国流行的淋球菌菌株的多态性、IP基因的表达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KF-88)的抑菌效果,观察其在洗涤剂中的防腐性能。方法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KF-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016‰;对大肠埃希菌和黑曲霉的MIC为0.03‰;KF-88在洗洁剂中浓度为1‰时,可抑制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结论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对细菌、霉菌和酵母具有很强的抑菌力。其在洗涤剂工业及其他多种生产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某区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对成都市龙泉区婚检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成都市龙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收集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分析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如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4.55%显著提高到干预后的95.59%,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6%到干预后的83。24%;同时,干预对象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有明显改变,如对不用隔离艾滋病感染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33%到干预后的70.11%。结论: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婚检和婚前教育的优势,实施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干预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效果及毒性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专门电解生成机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性能,采用流动载体浸泡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及毒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联邦牌酸化水生成机产生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4m 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 in,平均杀灭对数值≥3.00;体积分数50%该酸化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 m 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小鼠急性口服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对家兔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对小鼠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浸泡72 h,对碳钢有中度腐蚀,对铝有轻度腐蚀,对不锈钢和铜基本无腐蚀。结论,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属无毒类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具有一定腐蚀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为构建能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食品级益生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wch9901)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起始密码ATG上游-18bp到ATG下游1bp的一段包含SD位点和ATGA位点的序列为上游引物,PCR扩增lacZ,插入表达质粒pMG36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测定转化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其中插入的外源片段序列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Z标准序列符合率达99%以上;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3.074U/mL,酶比活性为6.939U/mgpro;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wch9901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4.755U/mL,酶比活性为8.537U/mgpro。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本研究选择的SD位点和ATGA位点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引导蛋白的非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40.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叶盛  左延文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08-609,616
WHO建议以BMI作为肥胖判定的标准,即将BMI (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25kg/m2定义为超重,30kg/m2则为肥胖.肥胖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大大增加.肥胖成为美国继烟草后的第2大死因[1].在美国,1/3的成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全世界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5亿,肥胖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