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患者,男,69岁,农民,于2002年5月16日以“右髋部钝痛伴右下肢麻痛半年“入院,自诉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感右侧髋部钝痛,同时伴有右下肢麻木疼痛,在基层医院按“坐骨神经痛“予口服解热镇痛药与激素治疗,同时予腰椎牵引,病情无明显好转,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以夜间疼痛较明显,近几天出现阵发性咳嗽,口痰带少量血丝,强迫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82.
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iNOS和NO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腹腔注射小剂量内毒素(LPS),第1天0.1 mg/只;第2~5天0.5 mg/只,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NC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注射LPS 72 h后,两组均腹腔注射大剂量LPS(10 mg/kg).各组按注射LPS前(0 h),注射后2、4、6、12、24 h分为六小组(n=6).通过比色法(即Griess法)测量肺组织iNOS、NO、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同时在第6、12 h取大鼠左下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C组大鼠在大剂量LPS刺激后肺组织iNOS和NO在4 h开始升高,6~12 h达到高峰(P<0.05);MDA和MPO含量在2 h即开始升高,4~12 h达到高峰(P<0.05).ET组大鼠在大剂量LPS刺激前肺组织iNOS、NO、MDA和MPO即有微量升高(P>0.05),大剂量LPS刺激后肺组织iNOS、NO、MDA和MPO亦有升高,但与N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ET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较NC组减轻.结论 内毒素耐受时,大剂量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大鼠肺部损伤减轻与肺部iNOS、NO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骨后疼痛1h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体检:BP14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双肺无殊。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QRS波群在Ⅰ、V3导联呈R型,V1,2导联呈QS型,V4-6导联呈RS型。ST段在Ⅰ、aVL、V1-5导联均抬高,其中V2,3,导联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成单向曲线,ST段顶峰超过其前r波,形成特征性墓碑形。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HIV感染人群HCV抗体阳性率的流行病学现状与特点。方法以2010年-2016年在广西7家医院就诊的HIV抗体阳性的广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及HCV抗体检测结果、HIV/HCV共感染途径等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或Fisher’s精确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个样本率的多重比较。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选取HIV抗体确证阳性患者6154例,其中HCV抗体阳性409例,阳性率为6.65%[95%可信区间(CI):6.03%~7.27%],其中男性HCV抗体阳性率(7.97%)高于女性(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294,P<0.01);18~44岁年龄段HCV抗体阳性率最高(10.47%),45~59岁年龄段次之(5.44%),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两两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静脉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75.12%),静脉吸毒+性接触次之(70.00%),均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IV抗体和HCV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中,静脉吸毒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其中男性以静脉吸毒居多(72.30%),女性则以性传播为主(57.58%),2种人群在感染途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44岁年龄段患者静脉吸毒比例最高(71.58%),其次为45~59岁年龄段(63.27%),其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两两分析比较提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0~80岁年龄段性接触传播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两两分析比较提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者合并HCV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途径感染者的60.385倍(95%CI:7.909~461.017),静脉吸毒+性接触者合并HCV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途径感染者的46.667倍(95%CI:4.144~525.501)(P值均<0.01)。结论广西地区HIV感染人群HCV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流行病学水平,男性HCV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青年人群HCV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男性、中青年人群主要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和HCV,而女性、老年人群则主要经性接触途径感染HIV和HCV;静脉吸毒是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和前瞻分析7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HBV基因型资料。将基线ALT水平、基线病毒载量等10个可能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线ALT水平(X4)、基线病毒载量(X5)、应答时间(X8)及疗程(X9)是拉米夫定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回归方程为:h(t)=hO(t)·exp(-0.488X4+0.332X5+1.309X8-5.480X9)。结论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基线病毒载量低、治疗前ALT水平高和治疗疗程较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N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并分析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ENT治疗1 a的5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基线及治疗3、6、12个月的HBV-DNA拷贝数、HBeAg及ALT,评估ENT的近期抗病毒疗效及早期病毒学应答(IVR)与HBeAg丢失、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 ENT治疗CHB患者的12周HBV-DNA转阴率为72%、血清学转换率为18.8%,24周时分别为86%、34.4%,52周时分别为96%、37.5%,IVR与治疗3、6个月HBeAg丢失和治疗3、6、12个月血清学转换呈正相关.结论 ENT可快速强效抑制HBV-DNA复制、耐药率低、安全性及耐受性好,IVR可以初步预测近期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母婴阻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HBV感染随访队列中,选取HBV DNA≥1×106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411例,根据孕期有无口服抗病毒药分为阻断组256例、对照组155例,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按标准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别比较阻断组服药基线、临产前、产后3个月的HBV DNA、ALT、AST水平,比较阻断组和对照组临产前HBV DNA水平和分娩婴儿7月至1岁龄的HBsAg阳性率。结果 阻断组孕妇临产前DNA、ALT、AST水平低于服药基线分别为(3.16±1.05) lg拷贝/mL比(7.09±0.77)lg拷贝/mL、(21.90±12.00) U/L比(66.08±89.35) U/L、(29.16±9.16) U/L比(52.12±54.97)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87、7.409、5.764,均P<0.01)。阻断组孕妇临产前HBV DNA和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3.16±1.05) lg拷贝/mL比(6....  相似文献   
88.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 SAS6.12软件对众多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重型肝炎生存的主要正负危险因素,建立生存的数学模型,为预后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129例重型肝炎患者,男 111例,女 18例,平均年龄 42岁。急性重型肝炎(ASH)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16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08例,死亡88例。对可能与预后有关的26项指标: X0-病原学、X0-性别、X2-年龄、X3-临床类型、X4-TBil、X5-PTA、X6-末梢血WBC、X7-发热、X8-消…  相似文献   
89.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DNA复制水平与慢性肝病的病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0.
皮肤是人体美的标志,对调节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原地区日晒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度大,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居位在高原地区的人的皮肤,较内地人显得黝黑、干燥和老化。近几年来国内外曾对预防紫外线损伤皮肤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高原地区这方面的资料甚少,因此,我们采用中药配制的防晒霜,涂擦暴露部的皮肤,进行光、电镜观察,研究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于1988年7月在格尔木地区(海拔2,800米),挑选6名身体健康、男性藏族青年,平均年令22岁,于左手背无皮损处切取小块皮肤组织,分成两份分别固定于10%福尔马林和5%戊二醛,行常规石蜡切片,H·E 染色和 Massoh—Fohtana 黑色素染色,光镜观察;另一份迅速固定于5%戊二醛溶液中、行 JKBⅢ型超薄切机切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