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院前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使用面罩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抢救严重创伤致呼吸停止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转归。方法因严重创伤致呼吸停止65例患者的心肺复苏中,分别使用面罩球囊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种通气方式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率。结果 34例行面罩球囊辅助呼吸,死亡28例,成功6例;31例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死亡25例,成功6例,两种通气方式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面罩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在院前严重创伤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HBV)BCP区和PC区基因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拉米夫定(100mg/片)初治2年内耐药的26例(耐药组)和2年内无耐药的16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的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基线HBV的BCP区、PC区和P区变异位点,对发生频率较高的两组位点变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无1例发生P区rt204/180变异;在HBV BCP/PC区突变中,耐药组与对照组在点突变A1762T(38.48%vs 68.75%,P>0.05)、G1764A(26.92%vs50.00%,P>0.05)和G1896A(19.23%vs 18.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点突变C1799G(43.75%vs 0,P<0.05)、T1802C(18.75%vs 0,P<0.05)、G1838A(25.00%vs 0,P<0.05)、A1846C(37.50%vs 0,P<0.05)、C1856T(31.25%vs 0,P<0.05)、G1888A(25.00%vs 0,P<0.05)明显高于耐药组。结论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A1762T/G1764A变异和PC区的G1896A变异对拉米夫定的2年疗效影响不大;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C1799G、T1802C、G1838A、A1846C的变异和PC区的C1856T、G1888A的变异可能是接受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获得长期维持应答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东南亚边贸民族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规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云南省瑞丽市居住在随机所抽到家庭中的15~89岁居民进行问卷和体格测量等调查。本研究共调查1 614人。结果 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45%,标化患病率为27.15%。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也相应的增高;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男性(OR=1.90)、腹型肥胖(OR=1.51)、体质指数超重(OR=1.71)、肥胖(OR=3.52)、血脂异常(OR=1.80)、血糖异常(OR=1.60)、高血压家族史(OR=1.67)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周锻炼时间在3 d及以上和食用薯类是患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国东南亚边贸口岸民族地区居民的高血压问题不容忽视。云南省今后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的高血压预防与干预,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以减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青藏高原岩羊体内发现住肉孢子虫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住肉孢子虫病是由复顶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住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尤以家畜(牛、羊、马、猪等)的感染率为高,野生动物的患病情况报告甚少。我们在野生动物岩羊中发现住肉孢子虫感染,现报告如下。 在青海省玉树县猎获的岩羊(又名石羊,学名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腰骶移行椎在临床上较多见,掌握其与腰腿疼痛存在的关系以利临床诊治.方法 自2003年1月到2009年6月我们对436例腰腿疼痛病人中的242例有腰骶移行椎病例临床诊治过程中得到体会.结果 242例腰腿疼痛伴有腰骶移行椎的诊治过程得出其两者的关系.结论 腰骶移行椎潜在很多因素致腰腿疼痛.  相似文献   
46.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科学技术大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飞速,但传染病还在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由于人口流动增多、环境污染、病菌耐药性等多种原因,一些传染病又重新开始流行(如结核病),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2003年的非典)。为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保障人类健康,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传染病专科医生,医科大学也就不可能不设传染病学课程。但由于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并且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预防接种工作的普及,许多传染病的发病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逐年减少,传染科变成了单一的“肝炎科”,导致见习教学中的病种缺乏,如果每次见习都是面对肝炎病人,学生对其他传染病缺乏感性认识,还会对传染病学习失去兴趣。虽然有时象伤寒、钩端螺旋体等病,在病房也可见到,但往往只有一个病人,病人每天上下午给不同组别的学生看,刚开始时还配合,2~3次后,病人最后害怕学生见习,逃离病房。另外,我们传染病科只有一个病区,59张床,病人与学生的比例相差甚远,不能满足每年800多学生的见习要求。所以,每年教学,最让带教老师头疼的都是找病例难。有老师认为,找不到病例,可以拿以前的病例在教室里分析,学生也不用下病房,...  相似文献   
47.
采用光、电镜,对高原(格尔木地区,海拔2 800米)世居的6位男性藏族青年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1、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为0.79mm,其余各层细胞总厚度为0.9mm,两者之比为1:1.14;表皮各层细胞内和细胞间有较多的黑色素颗粒;郎格罕细胞较少见,胞质突起少而短。2、基底小脚粗、长,呈分枝状伸向真皮深层,其内有较多的小泡。3、真皮层内胶原纤维致密,基质减少;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胞质绒毛呈多形态,基膜较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影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标准(达标)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CHB患者81例,接受NA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LAM)治疗38例,阿德福韦酯(ADV)25例,恩替卡韦(ETV)12例,LAM+ADV 6例.HBeAg阳性40例,NA初治患者67例,耐药复治14例.达标停药或延长疗程后停药,分别于基线、病毒学应答前每个月、病毒学应答后每3个月、停药后半年内每个月、半年后每2个月检测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和ALT.将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基线HBV DNA、基线HBeAg、基线ALT、病毒学应答时间、总疗程(月)、延长疗程(月)、初治或耐药复治、停药时HBsAg水平、药物种类共12个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层分析,累计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 81例患者达标停药后,36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占44.4%.初治或耐药复治、乙型肝炎家族史、病毒学应答时间、停药时HBsAg水平分别是影响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耐药复治者复发率高于初治患者(78.6%比37.3%,χ2=7.983,P=0.005),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高于无乙型肝炎家族史者(64.5%比15.0%,χ2=12.096,P=0.002),病毒学应答发生在3个月内的患者复发率低于发生在3个月后的患者(34.0%比64.3%,χ2=6.823,P=0.009),停药时HBsAg≤150μg/L的患者复发率低于>150μg/L者(27.6%比53.8%,χ2=5.199,P=0.023).结论 耐药复治、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病毒学应答时间晚、停药时高水平HBsAg是导致NA治疗停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对此类患者治疗达标后应适当延长疗程,巩固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lapse after nucleos(t)ide analogues (NA) withdrawal in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ho met NA cessation criteria. Methods Eighty-one consecutive CHB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A, 38 with lamivudine (LAM), 25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ADV), 12 with entecavir (ETV), 6 with LAM +ADV. Among recruited patients, 40 were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g) positive, 41 were HBeAg negative, 67 of them were initial treatment, 14 were retreatment due to resistance to NA at baseline. The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after meeting China therapeutic end-point criteria. HBV DNA, HBV serological marker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t baseline, every month before virological response, every 3 months after virological response, every month within first 6 months and every 2 months over 6 months after drugs withdrawal. Twelve probable influence factors on relapse which were sex, age, HBV family history, baseline HBV DNA,baseline HBeAg status, baseline ALT, virological response time, total duration of treatment, duration of additional treatment, the level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at cessation therapy,initial treatment or retreatment, drug category were analyzed with univariate,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modle and stratified analysis. The cumulative relapse was calcul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44. 4%) relapsed within 1 year. Initial treatment or retreatment, HBV family history, virological response time, the level of HBsAg at cessation therap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he relapse rate of re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itial treatment (78.6% vs 37. 3% , χ2 = 7. 983, P = 0. 005) , those of patients with HBV family history higher than without family history (64. 5% vs 15.0%, χ2 =12. 096,P = 0.002), those of patients ob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within 3 months lower than after 3 months(34. 0% vs 64. 3% , χ2 =6. 823,P=0. 009) , those of patients with HBsAg≤150 μg/L at cessation therapy lower than >150 μg/L(27. 6% vs 53. 8%, χ2=5. 199,P=0. 023). Conclusions Retreatment, HBV family history, later virological response and higher HBsAg level at cessation therapy are risk factors of relapse after NA withdrawal. Such patient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prolonged duration after meeting end-point criteria to strengthen the efficacy.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测定血清ALB、GLO水平。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的分期。结果:(1)血清ALB和A/G比值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5,r=-0.400,均P〈0.00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56,r=-0.271,均P〈0.01);(2)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221,P〈0.05),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3)G、S在〈2与≥2之间血清ALB水平和A/O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LB、GLO水平和A/G比值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时血清ALB水平较GLO水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0.
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LTS)的数学模型.方法 分析200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筛选出28项可能与肝功能衰竭预后有关的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TS数学模型.另选择51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LTS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标准(MELD)进行比较.结果 影响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肝性脑病(HE)和消化道出血(ATH),由此建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LTS的数学模型,LTS评分=[4.96 x LnINR+7.16×LnCr(μmol/L)+9.62×HE+6.82×ATH].经51例独立样本的验证,LTS评分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04,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92.85%,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83.87%,Youden指数为71.11%;LTS评分的AUC和Youden指数均优于MELD评分(AUC和Youden指数分别为0.750和43.48%).所有251例患者的LTS评分最小为30分,最大为87分,平均(48±11)分;在90 d观察期内,存活96例,死亡155例,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LTS评分分别为(40±5)分和(5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LTS评分分别为<40、40~45、46~53和>53分的患者分为4组,4组间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TS的数学模型能准确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为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