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正>患者男性,51岁,7小时前于睡眠时出现胸闷,持续不缓解,有濒死感,伴气喘、恶心,无胸痛,无头晕,无眼前黑矇、意识丧失。就诊于当地医院,院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立即给予心肺复苏、200J双向波电除颤3次,恢复窦性心律,神志转清。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及闭塞,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性心脏病史及直系亲属猝死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离子、甲状腺功能、血糖、肾功、肌钙蛋白、BNP未见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3U/L (正常范围9~5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9U/L (正常范围14~40U/L),心脏超声、颅脑CT未见异常。我院急诊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提示间壁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32.
心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但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1998年美国 ACC/AHA制定的起搏治疗指南中提到 ,对于部分有选择的 CHF患者可考虑起搏治疗。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不但可改善 CHF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而且延长其生存时间 ,2 0 0 2年 10月由美国 ACC/AHA/NASEPE共同制订的心脏起搏器新的临床应用指南中 ,已正式将 CRT列入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中。1 临床试验结果有研究比较了三心腔双心…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靶血管为前降支(LAD)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患者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与分节段纵向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2019年至2022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1例急性STEMI,且靶血管为LAD的HFp EF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设为STEMI组。对照组为21名同期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健康人群。比较2组间CMR特征、左心室GLS与分节段纵向应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EMI组患者各节段纵向应变均增加,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心尖部纵向应变与GLS关系最为密切(β=0.498,t=7.673,P<0.01)。结论:靶血管为LAD的急性STEMI后HFp EF患者心尖部纵向应变的改变可能与左心室整体GLS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应用CMR评估心尖部纵向应变可为评估心功能及疾病进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局部与整体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杂种犬9只,使用球囊封堵前降支远端的方法建立实验犬AMI模型。结果左心室梗死区在AMI1H出现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并缓慢恢复。非梗死区室壁动度缓慢减低。结论应用TDI和AQ技术可敏感、精确测量并评价上述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分别对151例老年缺血性 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1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显示138例伴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91.4%,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显示56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3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高,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物TIMP-1表达与醋柳黄酮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关系研究,探讨醋柳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氯沙坦组、醋杉P黄酮大小剂量组及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再灌注心肌组织MMP-9及其抑制物TIMP-1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MMP-9、TIMP-1表达增高;醋柳黄酮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MMP-9表达减少,TIMP-1表达增多。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醋柳黄酮对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中MMP-9表达,促进TI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7.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阻断血小板凝集的最后共同通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本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崔莹  王磊  苏国海 《疑难病杂志》2005,4(3):146-148
目的评价2种包扎方法在冠脉介入检查治疗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进行冠脉介入检查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压迫包扎组(61例)和直接包扎组(61例),观察住院期间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拔管压迫时间。结果人工压迫包扎组61例患者术后无需要输血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直径≥5cm的血肿,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总出血并发症为3例,发生率为4.9%;直接包扎组61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大出血,需要重新包扎并输血治疗,2例发生直径≥5cm的血肿,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总出血并发症为4例,发生率为6.6%;2组患者在各出血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2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时间方面比较,分别为(26.0±4.3)min和(8.0±2.4)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直接包扎法较人工压迫法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可缩短拔管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39.
肿瘤坏死及受体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对122例冠心病患者和11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分析. 结果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表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55.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或TT纯合子者发生冠心病的OR值分别为1.48 和2.21.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有关,T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