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130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118篇
预防医学   217篇
药学   196篇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使用抗高压血压药物控制血压 ,可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早期的传统抗高血压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或 β阻滞剂 )与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 ,通过一定程度的血压控制 ,使脑卒中的危险减少了38%,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心肌梗死的  相似文献   
12.
在本期杂志,Nissen及其同事^1报道了他们积极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研究(Reversal of Atherosclerosis wit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REVERSAL)的发现。该试验对普伐他汀(40mg)与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进行了比较。REVERSAL研究得出两个首创性成果。第一,试验一开始就应用降脂效果最明显的阿托伐他汀并维持在有效降低LDL-C的剂量。这种治疗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优于普伐他汀,为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了充分安全的他汀治疗方案。第二,研究采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证实了阿托伐他汀的优点。该技术通过观察冠状动脉内膜来测量斑块。尽管该研究成果显著,但是,明确该研究为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脂质治疗带来了哪些新的认识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消融学组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长城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研讨会1993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学术交流的有台湾荣民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茂松教授,心脏电生理室主任陈适安医师等和大陆26个省的89位专家学者。此次会议的研讨重点是:①射频导管消融对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应用;②后间隔的解剖学特征和后间隔旁路的消融;③右侧旁路的消融治疗;④多旁路的消融治疗。针对以上四方面选择了典型病人进行了电视现场直播示教。在大陆首次成功进行了一例右后间隔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海峡两岸射频消融开展得十分活跃。台湾长庚医学院和荣民总医院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均达500余例。大陆已有38家医院相继开展该项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方法  46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成功再灌注的AMI,其中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2例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于发病的 6小时内以动态心电图技术持续2 4小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并与 1 5例无灌注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再灌注发生后 ,相应导联ST段迅速下降 ,约 2小时达较低水平 ;同时 ,T波正向振幅进行性降低 ,距再灌注 0~ 2 2 (2 7± 4 5)小时呈现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②再灌注后的 1小时内 ,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 ,6~ 8小时后显著减少。结论 AMI早期再灌注发生后呈现特征性心电变化 ,及时识别这些特征将有助于临床评估再灌注状态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5.
3.4.3.3肾功能 肾动脉支架置入后有关肾功能受益的文献中有多种定义,大多数报道观察的是血肌酐变化的绝对值作为评价成功的参数.以治疗后GFR作为起点,定义的预后指标是离散变量,即"失败"和"受益".虽然这种绝对的二项分布可以用来评价肾功能的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干预不但表现在GFR绝对值的变化,还可以表现在GFR进行性下降的病人肾功能稳定或下降速度减缓.换而言之,在干预后的不同时间段评价肾功能,用肾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评价治疗效果同样有效和有价值.这样,肾功能的受益可通过二项分布方法和breakpoint分析方法,以评估干预前和干预后肾功能下降的趋势变化.因为血管成形后即刻测量血肌酐受造影剂或围手术期脱水状态的影响,用肌酐来评价早期肾功能应在干预后1星期以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 [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4S) [1]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 [2 ] 、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 (CARE) [3 ] 、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 (LIPID) [4] 和空军 /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 (AFCAPS/TEXCAPS) [5] ]充分证明降脂治疗具有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巨大益处 ,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循证医学的迅猛发展 ,调脂治疗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认识不断深化。强化降脂是相对于一般降脂而言更为积极的降脂治疗 ,强调达到目标值或更…  相似文献   
17.
既往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中采用降脂治疗可改善其预后.但是目前还无研究表明在传统认为不存在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降脂治疗,其对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心血管疾病。下面,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为中老年读者介绍心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15例心肌梗塞病人心室晚电位资料,结果显示,心肌梗塞病人晚电位检出率为11.3%,心肌梗塞病人晚电位检出与左室射血分数有明确相关性。心肌梗塞急性期静脉内溶栓组(18例)IRA开放率(88.9%)高于未溶栓组(47.4%)(P<0.05)。溶栓组晚电位检出率低于未溶栓组(5.6%VS12.4%),IRA开放组晚电位检出率也低于IRA闭塞组(5.97%VS18.75%),但仅以IRA开放与闭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尤其在前壁心肌梗塞、LAD单支病变时,IRA闭塞组晚电位检出率高于IRA开放组。本文结果提示,溶栓、IRA开放有可能改善心肌梗塞病人心电稳定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期间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期间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26例住院的高血压病人经药物治疗4周连续3d随测血压,血压正常后进入本研究。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患者随测血压(8~9AM,3~4PM)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动态血压显示在一段时间内(6~8AM,6~11PM)平均收缩和舒张压仍明显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P<0.01),而该时间段易被临床医生忽视。结论随测血压不能实际全面反映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疗效,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可以正确评价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高血压分布的时间来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