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347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883篇
预防医学   318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285篇
  6篇
中国医学   379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全面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维族大学生在大部分人格特质上表现出与大学生常模显著不同的特征;②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维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结论 维族大学生人格有一定的民族性,而其人格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2.
人巨细胞病毒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l36全序列PCR扩增,对于扩增阳性的12株PCR产物进行ULl36基因全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结果 48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l36 PCR扩增,12株阳性,阳性率25%,以HCMV Toledo株作为参考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12株临床分离株ULl36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为723bp,编码241个氨基酸的蛋白。DNA序列变异均为碱基替换,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核苷酸水平为97.7%~99.3%,氨基酸水平为96.6%~99.1%。ULl3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变异率为0.83%~3.3%。二级结构预测分为两种构象。大多数HCMV ULl36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一些分离株中存在缺失或新增。Toledo株及12株临床分离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45J最接近Toledo株。结论 1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l36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的表现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eytomegalovirus,HCMV)UL143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9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UL143 PCR扩增分析及伞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19株HCMV感染患儿临床分离株均因碱基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开放阅读框架(ORF)比Toledo株短.根据序列变异情况可将19个序列分为2组,第1组16个序列新增一个MYRISTYL位点;缺失2个PKC磷酸化位点.未发现黄疸、小头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不同疾病类型的序列之间的差异.结论 HCMV-UL143较多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机器绞伤11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8cm,最小7cm×5cm。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65.
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学的进展,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母乳进行研究,对促进母乳喂养、建立爱婴医院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石家庄市40名产妇的169份初乳和29份成熟乳进行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于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 细胞计数.予MAC方案预处理.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 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 34~ 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67.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4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临床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3个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结肠手术标本及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4个HD患儿的尿标本,对照组为无症状或仅有皮肤轻度黄疸的6个尿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HCMV UL144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双向DNA测序,最后通过DNAclub、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3份HD痉挛段肠组织(46%)及4份尿标本HCMV UL144基因扩增阳性,并且完成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5个HD患儿的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G1A型64.0%,G2型24%,G3型12%.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10.93,P为0.012;其中HD临床株G1A和G3型基因经Fisher检验,P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结肠型、长段型及普通型HD分散分布于UL144各个基因型中.结论HD与HCMV感染有关,HCMV可能是HD的病因之一;在HD患儿中,HCMV感染以UL144基因G1A型为主;HD的临床分型与HCMV UL144基因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维甲酸(RA)对NIH/3T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快速心率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1996年10月~2000年11月RFCA治疗快速心率失常185例,其中男80例,女105例,年龄8~77岁.局麻后经皮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生理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率失常类型,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开始RF放电,直至射频消融成功结果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房室旁路折返心动过速(AVNRT)70例,房速(AT)3例心房扑动(AF)2例,特发性室速(IVT)2例,平均随访1年,3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失败2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的有效方法.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 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