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2.
CDX2和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杲  童仕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3):365-368,385,I0004
目的:通过观察CDX2和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来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肠型胃癌30例,弥漫型胃癌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胃黏膜1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X2和MUC2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和MUC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CDX2在肠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3%(19/30),在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0.0%(6/20),两型胃癌中CDX2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MUC2在肠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在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两型胃癌中MUC2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X2和MUC2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X2的表达和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P<0.05),而MUC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关(P>0.05)。在两型胃癌中,CDX2的表达和MUC2的表达呈正相关(肠型rs=0.489,P<0.01;弥漫型rs=0.663,P<0.01)。结论:CDX2和MUC2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γ-连环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γ -连环素 (γ -catenin ,γ -cat)在原发性胃癌、大肠癌和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0例人消化系统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γ -cat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所有癌旁正常组织均阳性表达γ -cat ,而癌组织不同程度的表达减弱或缺失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γ -cat随胃癌、大肠癌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不同而表现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γ -cat的表达和胃癌、大肠癌、肝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行为有关 ,γ -cat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因子 ,有助于判断消化系统肿瘤的生长浸润情况 ,为肿瘤的早期干预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4.
105.
对自1985年1月至2004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6例,死亡3例。手术前确诊4例,2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240cm。结果表明,厌食、腹部饱胀不适、症状体征不符的腹痛和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线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血管重建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溶栓抗凝治疗可避免肠切除。  相似文献   
106.
胃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胃Dieulafoy病的诊治经过。结果 :9例病人中 6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 ,3例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 1例经内镜止血 ,2例经介入栓塞止血 ,6例行手术止血。结论 :急诊胃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手段 ,而内镜治疗、介入栓塞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36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腔镜组),18例行开腹手术(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资料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破裂以及切缘阳性的情况,均未发生大出血、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3D腹腔镜技术治疗胃底部间质瘤,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且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进展期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以指导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方法:收集77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总淋巴结转移率为79.2%,其中仅第1站转移者占42.9%,第I和II站转移者共占79.2%。第I站、Ⅱ站、Ⅲ站淋巴结阳性率各组间区别显著(23.6%VS12.7%VS5.8%,P%0.01)。结论:进展期远端胃癌D2术式淋巴结清扫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旨在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一定临床经验,方法 8例患者行急诊胃镜11次(3例各为2次,3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各1次,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行胃镜检查,结果 (1)4例在首次急诊胃镜后即明确诊断,1例在第2次急诊胃镜时发现出血病灶;2例经血管造影后发现出血部位: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再经胃镜检查而确诊。(2)3例在胃镜下局部喷洒止血药,硬化剂注射,电凝等联合治疗后止血成功;1例在血管造影中经动脉灌注药物后止血;3例经外科单纯血管缝扎术后止血,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止血,结论 Dieulafor病可经急诊胃镜和(或)血管造影获得早期诊断,出血部位采用药物,电凝等治疗仍不能止血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0.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起病急、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常危及生命,但因其病灶小、部位隐匿,易误诊或漏诊。近8年来我院收治Dieulafoy病1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78岁,平均57.5岁。单纯呕血者8例,单纯黑便者3例,呕血伴黑便者扩大本病诊断范围;②选择性血管造影,准确率20%~30%。我们主张2次以上内镜检查怀疑本病而不能确诊时,应行此检查,其优点为:对全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准确;不受胃内积血或血凝块影响;如发现病灶可行介入性治疗,部分患者可避免开腹手术;③手术探查,仍是确诊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