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流感样症状出现情况和出现症状后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在北京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抽取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国庆节前后流感样症状出现情况和就诊状况。结果在8个区县的1 513个家庭中共调查社区居民5 013例,其中国庆节前后发热病例分别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30%和2.63%,流感样病例占全部调查对象的0.68%和1.44%。在发热病例中,国庆节前49.23%的病例、国庆节后62.88%的病例选择到医院就诊,选择二级或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分别占发热病例的21.54%和28.79%。结论此次调查获得了社区流感样症状和病例就诊的基础数据,为流感的预测、数学模型运算、疾病负担估算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再次证实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应用于社区传染病调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市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2家医院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271例,采集患者粪便标本,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粪便标本进行人杯状病毒RNA检测,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检测271例粪便标本,共有87例阳性(87/271,32.10%)。选择其中21例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21株全部为诺如病毒,未见扎如病毒。其中GⅡ/4型16株(16/21,76.19%),GⅡ/6型1株(1/21,4.76%),GⅡ/7型1株(1/21,4.76%),GⅡ组未定型3株(3/21,14.29%)。结论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感染较高,主要流行株为诺如病毒GⅡ/4型。  相似文献   
53.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30年代电话调查就开始在美国应用,发展到今天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即便国内电话调查发展较晚,电话访问,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空肠弯曲菌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粪便标本的直接检测。方法根据空肠弯曲菌特异性基因hipO和mapA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在对2组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的基础上,对45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提取DNA之后,荧光PCR检测,同时进行分离培养。 结果两组引物和探针能准确检测空肠弯曲菌菌株2株,检测限可达到10~20 cfu/ml,并与其他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检测45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该方法检测到3份为阳性,同时进行的传统培养方法仅从该3份标本中的两份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检测粪便标本中所携带的空肠弯曲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够提高粪便中空肠弯曲菌的阳性检出率和缩短检测时限。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消融)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手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 肌病(OHCM)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找到3篇对比消融与手术治疗OHCM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 果:共计177例患者,86例消融,91例手术。消融使平均室间隔厚度由22.1mm降至15.1mm(P<0.05),手术 使平均室间隔厚度由22.0mm降至13.9mm(P<0.05),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消融使平均左室流出道(LVOT)压差由10.1kPa降至2.1kPa(P<0.05),手术使平均LVOT压差由9.9kPa降 至1.3kPa(P<0.05),手术优于消融(P<0.05);消融使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由41.8mm增至45.2mm(P <0.05),手术使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由41.8mm增至43.9mm(P<0.05),消融与手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消融使平均NYHA分级由3.17升至1.47(P<0.05),手术使平均HYNA分级由2.97升至 1.36(P<0.05),消融与手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融与手术治疗OHCM的客观指标 与主观指标均较为接近,进行消融与手术治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应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描述中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土猴痘疫情处置过程及防控措施,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猴痘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 依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结果 此次疫情是我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地猴痘疫情。指示病例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确证,同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诊病例。通过对指示病例详细的流行病学和行程轨迹、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搜索,溯源成功,并判定密切接触者5人,其中高危性伴2人,医务人员3人(接诊指示病例);一般接触者4人,为指示病例的同办公室同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21 d医学观察,期间第0、7、14、21天进行咽拭子样本检测;一般接触者进行21 d健康监测。结论 本起疫情参照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处置模式,在疾控和多个部门配合下溯源成功并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并依据指南对病例进行强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我国内地报告的首起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布鲁氏菌病时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4-2014年布病发病时间分布进行时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北京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423例.集中度分析结果为M值0.32;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为布病发病高峰在5月20日,流行期为2月18日至8月19日.结论 布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呈现春夏季高发,秋冬季低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的鼠种构成及汉坦病毒(hantavirus,HV) 自然感染状况,探索肾综合征 出血热疫源地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啮齿类动物监测,采集鼠肺样本及鼠血样本;采用间接免 疫荧光法(IFA)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及抗体。结果 共捕获啮齿类动物9 种400 只, 总捕获率为6.47% (400/6180),其中社鼠(39.50%)和黑线姬鼠(24.00%)为优势鼠种;不同年度、地区捕获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 2=88.69,犘=0.00;χ 2=94.85,犘=0.00)。HV 抗原总阳性率为1.25%,HV 抗原阳性样 本分别为社鼠和黑线姬鼠,带毒率分别为2.53%、1.04%;HV 抗体总阳性率为7.75%,HV 抗体阳性样 本分别为社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12.66%、9.38%、5.88%。结论 北京市密云区存在 野鼠型HV 自然疫源地,应进一步开展人群HV 感染风险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汉坦病毒;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监测;捕获率;自然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3+2;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538 03  相似文献   
59.
目的根据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例诊疗信息,分析北京市HFR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5-2011年北京市HFRS病例信息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SPSS 16.0软件描述HFR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1年北京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266例。病例年龄14~71岁(中位数35.5岁),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4.2∶1)。病例职业以农民和民工(28.20%)为主,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17.67%)、干部职员(11.65%)。病例现住址主要为朝阳区(29.3%)、海淀区(12.0%)和昌平区(9.8%)。死亡4例,病死率1.50%,死亡病例年龄18~44岁,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75.00%),发病诊断时间差3~12 d。结论农民、民工为北京市HFRS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做好出血热防控工作,应继续加强灭鼠工作、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和病原学监测,减少新增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土地覆盖分类及分布,并分析土地覆盖类型与北京市鼠种和鼠密度的关系.方法 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陆地标准产品(MCD12Q1)提取北京市土地覆盖类型和比例,并在2009-2011年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种属和计算密度.结果 按照植物功能型分类方案,北京市城镇及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12.19%,农作物占39.24%;自然植被占48.27%,其中阔叶林比例最大,占总面积的31.28%,其次是灌木丛和针叶林,分别占10.91%和3.68%,草地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40%;阔叶林、灌木丛和农作物生境中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10种881只,其中啮齿目动物9种共871只,占捕获总数的98.86%;食虫目1种10只;3种不同生境鼠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阔叶林和农作物中北社鼠和大林姬鼠为优势鼠种,灌木丛中北社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 北京市植被类型不适合我国已证实的鼠疫主要宿主生存,尽管优势鼠种北社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等均是鼠疫可染疫动物,但出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