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对测试过程进行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包括测定精密度、标准曲线拟合、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的配制、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仪器等进行分析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血浆中低(0.100 2 mg·L-1)、中(2.004 mg·L-1)、高(30.06 mg·L-1)左乙拉西坦浓度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10 50、0.123 3、1.958 0 mg·L-1,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1 00、0.246 6、3.916 0 mg·L-1。结论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低浓度) 、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含药血浆的配制引入。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分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检索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分析从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报告的所有首要怀疑药物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不良事件,对筛选出的所有不良事件从上报人群特征、报告数、阳性信号分布和信号强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相关不良事件9025例,其中男性6203例,女性2271例,不详551例。大部分患者年龄为45~64岁和18~44岁。美国上报例数最多,前5位中亚洲国家仅有日本。严重结局指标中,住院治疗的比例最多,有410例怀疑因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而导致死亡。检测到阳性信号196个,映射到21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累及各类检查、胃肠系统、精神病类、各种手术及医疗操作、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及侵染类、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其中,各类检查(CD4淋巴细胞减少/异常/增加)、内分泌系统(弥漫性甲状腺肿)、神经系统(吉兰-巴雷综合征)...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结肠镜反转接触式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超低位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非接触式APC治疗,观察组接受结肠镜反转接触式APC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创伤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风险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策略,以期对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腹部胀痛伴贫血,影像学提示中下腹部恶性肿瘤伴出血,早期行液体复苏,进一步介入栓塞,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避免腹腔隔室综合征的发生;复查待瘤体缩小,贫血纠正,行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完整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配合以化疗、放疗等手段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6.
王蒙  汤志刚 《安徽医药》2012,16(7):1016-1017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属于Kuni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一员。近来研究发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多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名受试者(男、女各半),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交叉口服依普利酮片25,50,100 mg,进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给药6 d,每天1次,每次50 mg,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血药浓度用LC MS/MS快速测定。结果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25,50,100 mg依普利酮后,ρmax分别为(4502±1462)、(7652±2582)、(1 262±428)μg·L-1,tmax分别为(171±033)、(206±101)、(279±148) h,t1/2分别为(250±039)、(269±055)、(284±053) h,AUC0 24 h分别为(2 410±778)、(4 403±1 522)、(8 202±2 398)μg·h·L-1,AUC0 ∞分别为(2 429±774)、(4 426±1 523)、(8 246±2 407)μg·h·L-1;10名受试者单次给药50 mg和多次给药50 mg依普利酮达到稳态后,tmax分别为(340±127)和(265±100)h,t1/2分别为(303±066)和(322±062)h,ρmax和ρSSmax分别为(6907±2074)和(7432±1923)μg·L-1,ρSSmin为(1281±964)μg·L-1,ρSSav为(2190±596)μg·L-1,AUCSS为(5 256±1 431) μg·h·L-1。结论口服给药剂量范围在25~100 mg时,依普利酮在人体内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依普利酮按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50 mg,连续给药6 d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IUD)滞留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围绝经期IUD滞留妇女612例和围绝经期非IUD避孕538例进行生殖健康和围绝经期症状问卷调查及相应的健康检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 对围绝经期IUD组与IUD滞留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IUD组与非IUD组比较,IUD组可以降低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发生比例,腰腹疼症状IUD组明显高于非IUD组,附件炎发生比例低于非IUD组,子宫肌瘤或肥大发生比例IUD组低于非IUD组,对经期和痛经的影响随着放置IUD的时间延长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IUD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经量、痛经和经期,围绝经期症状,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发生比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IUD种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异常有一定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置IUD不同年限对月经周期、经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围绝经期IUD滞留未增加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症状、妇科疾病及贫血的发生,应对围绝经期妇女IUD种类的匹配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影响闪烁伪像强度的各种物理因素,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易产生闪烁伪像的砂纸模仿粗糙物体表面形貌制作模型,利用水做透声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通过保持实验参数变化而其他参数恒定的参数调整原则,筛选最优实验设置,然后将4种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分别进行模型试验,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彩色取样框的数目,对实验数据应用双尾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曲线回归分析。结果 闪烁伪像最优显示设置原则:最高彩色优先,位于噪声阈值之下最高彩色增益,较高脉冲重复频率下高通壁滤波,位于探测物体之下的聚焦深度及基波成像情况下适当调节彩色取样框大小(P<0.05), 砂纸表面粗糙度与闪烁伪像强度呈线性正相关(r=0.912,P<0.001)。结论 闪烁伪像临床应用受机器设置与物体表面粗糙度影响,正确掌握其作用特点对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浙江省2013年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定量估计浙江省人群2013年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方法 使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方法,利用浙江省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DISMODⅡ软件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损失寿命年(YLL)。结果 2013年浙江省2型糖尿病每千人DALY值为5.36人年,女性(5.49人年)高于男性(5.24人年),城市(5.47人年)高于农村(5.42人年);DALY强度主要集中在老年组,其中以80~84岁人群最高(32.63人年/1 000人)。2型糖尿病主要引起伤残负担,YLL/YLD=0.62。结论 浙江省2型糖尿病平均YLL率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