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成功救治严重烧伤患者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2.
移居高原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移居高原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特点,以40%体表总面积三度烫伤犬为模型,采用Parkland公式补液复苏,观察模拟海拔400m条件下心肺血流动力学、脏器含水量、肺血管通透性、血清PLA2和CK-MB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原烧伤治疗组伤前存在低氧血症、酸中毒和心肌缺氧性损害,伤后24h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征象,伤后48h心、脑、肺组织含水量较平原对照组显著增加,尿量明显减少,血清PLA2和CK-MB活性大幅度升高。表明高原地区烧伤休克按平原地区常规方法复苏易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氧的正常代谢,应注意纠正缺氧状况,适当增加胶体容量和脱水利尿剂的使用,高渗钠溶液有助于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83.
C型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我院1999年5月-2002年9月应用中指、环指中节逆行C型皮瓣修复拇指、食指末节脱套伤9例,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此方法易行、简便,术后断蒂早。但范围局限。感觉较差,对供指外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4.
王颖  谢艳平  王甲汉 《护理研究》2013,27(20):2132-2133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重症皮肤病创面治疗的效果。[方法]6例重症皮肤病病人创面清创后,将异种真皮基质平整贴附于创面。待真皮基质干燥后行暴露疗法,应用烧伤翻身床治疗以避免创面受压。观察创面疼痛程度、创面体液丢失情况、创面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后病人创面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日补液量明显减少,创面菌株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未延长。[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重症皮肤病病人的创面治疗可显著缓解创面疼痛程度、减少创面体液丢失、降低创面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对创面修复未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5.
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鸸鹋油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烧伤患者浅Ⅱ度或深Ⅱ度烧伤创面自身对照 ,观察鸸鹋油、石蜡油和皮维碘对患者疼痛刺激、创周炎症反应、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定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鸸鹋油较皮维碘和石蜡油可减轻创面刺激 ,抑制细菌生长 ,减少创面分泌物 ,减轻创周红肿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结论 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刺激疼痛作用 ,可抑制创面细菌生长 ,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25岁,在密闭空间被火焰烧伤后1h在当地医院急救,伤后24h飞机转送入笔者单位。入院检查,患者除会阴、双足底及足背散在2%TBSA正常皮肤外,其余部位均被烧伤。绝大部分创面呈皮革状,可见皮下栓塞的粗大血管。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8%,其中Ⅲ度95%TBSA。(2)重度吸人性损伤。入院后予特级护理,清创后创面外涂  相似文献   
87.
本文分析了我中心23年间(1959.1—1981.12)收治的3617例烧伤病人的一般资料。总病死率为7.52%;每年夏季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约为3:1;最高发病年龄为5岁以内的婴幼儿;致伤原因中主要为热力伤,钢铁水和热金属而致Ⅲ~0伤比例较高;下肢烧伤居首位;烧伤面积分布,9%以内比例最高,大于70%者占5.97%;并发症发生率为26.90%,败血症居首位。此外分析了逐年病死率,对烧伤面积,年龄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率单位分析,计算出了加权直线回归方程式。对254例病死病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防治好休克,严格控制感染是减少多内脏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强调尽早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烧伤及肺部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鸸鹋油对大鼠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组织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聚维酮碘和鹂鹋油治疗大鼠浅吱烧伤,并比较两种药物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和鸸鹋油治疗组,每组36只。实验时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s,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经病理切片证实,本文统称为烧伤)。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聚维酮碘纱布、鸸鹋油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分笼饲养,换药1次/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5,10,14d取创面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以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10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愈合时间: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缩短【(12.67&;#177;0.82),(15.33&;#177;0.82),(14.00&;#177;0.89)d,F=15.00,P&;lt;0.01】。②创面愈合率: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升高【第7天:(73.94&;#177;4.46)%,(20.30&;#177;3.85)%,(30.71&;#177;4.90)%;第10天:(88.45&;#177;4.13)%,(40.10&;#177;3.14)%.(63.45&;#177;4.21)%;第14天:(98.93&;#177;1.68)%,(78.67&;#177;3.99)%,(90.41&;#177;3.09)%;F=443.96,P&;lt;0.01】。③病理切片显示鸸鹋油能减轻烧伤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组织学分析显示鸸鹋油可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④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创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升高【第5天:(81.83&;#177;4.57)%,(32.50&;#177;3.08)%,(34.33&;#177;2.58)%;第10天:(78.00&;#177;3.00)%,(19.16&;#177;3.71)%,(21.83&;#177;4.53)%;第14天:(65.00&;#177;8.29)%,(11.16&;#177;2.63)%,(15.00&;#177;2.78)%;F=962.40,P&;lt;0.01】。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F=95.63,P&;lt;0.01)。结论:鸸鹋油能加速大鼠烧伤创面组织修复细胞的增殖,加快创面再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9.
肘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康复治疗46例。经过6~10个月康复治疗后的患者肘关节伸屈正常,瘢痕进入消退期,移植皮片进入稳定阶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
烧伤早期切痂对大鼠心肺血管通透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阐明烧伤早期切痂对脏器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A),早期切痂组(B)及正常对照组,采用^99锝标记白蛋白测定心、肺血管通透性变化,同时,对比早期切痂组血清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单层通透影响。结果: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肺血管通透性增加,B组血管通透性较A组降低;B组烧伤血清较A组烧伤血清可降低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增加。结论: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有利于降低烧伤后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