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西医常给予抗组胺药治疗,我科根据中医针灸理论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该病,并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的疗效进行了对照比较,同时观察两种疗法分别对血清IgE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使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对其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明显下降,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则明显升高。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分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12月临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仅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基础上予穴位埋线,4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05%,对照组为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口服抗组胺药效果明显,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  相似文献   
36.
我院首次在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痰及血液培养中同时检出都柏林沙门氏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EKTACHEM 750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测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测定,cTnI采用杭州埃夫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试剂盒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仅AST、LDH和cTnI有显著性变化,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低血压休克期AST、LDH和CK-MB活性最高,其他指标差异显著;少尿期CK、α—HBDH和cTnI变化达到高峰;多尿期AST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恢复期除AST、cTnI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TIM-3介导免疫平衡失调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意义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及正常健康人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比例,并检测TIM-3表达改变,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并阻断TIM-3表达,观察其对Th17及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Tim-3抑制前,实验组患者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Th17/treg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3抑制后,实验组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值仍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eg细胞比例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1);Tim-3抑制前后,实验组患者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Th17/treg值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同Treg细胞为负相关关系(r=-0.436,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Tim3+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分别是(5.22±0.95)%和(2.20±0.4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Th17细胞有少量Tim-3[(0.18±0.05)%]表达,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基本无Tim-3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为哮喘发生的重要诱导因素,Tim-3抑制后,实验组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有显著变化,暗示Tim-3的表达对这两种细胞数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IM-3表达有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9.
梅毒危害极大,在我国曾一度被消灭,但随着近年来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又死灰复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发病率较2011年上升3.27%,死亡率上升5.36%,应引起重视。因此早期检出患者,及时治疗,控制传染源,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梅毒检测方法有多种,现就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常见的诊断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0.
在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的检测中,过去常认为"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消除,病情好转[1].但相当一部分"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尚未减弱,仍需持续治疗.前S1抗原(Pre-S1)是一个新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本文将探讨其作为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小三阳"检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