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一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与内毒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对肝脏的损害较为明确[1].新近我们研究发现PAF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特别是重症肝炎患者显著增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及血中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提示PAF参与了内毒素介导的肝脏损害[2].但PAF对体外肝脏细胞是否有损害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胶原酶、链酶蛋白酶、PAF标准品、内毒素(LPS,O111:B4)为Sigma公司产品,RPMI1640…  相似文献   
862.
目的 探讨NO在LPS所致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LPS刺激体外肝细胞、Kupffer细胞或两者混合培养,观察NO产生情况及培养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LPS刺激后,各级培养上清中NO产物水平均显著升高,尤其Kupffer细胞单独培养及肝细胞/Kup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升高更加显著,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0倍和8倍,并且混合培养组中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改变,贴壁肝细胞变小、变园,核内染色质致密、结块,部分染色质边积,核膜皱折变形。而加用iNOS抑制剂氨基胍则培养上清中NO产物水平明显降低(约降低60%~65%),肝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通过诱导肝细胞、尤其Kupffer细胞产生大量NO而介导肝细胞损伤可能是LPS所致肝损害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63.
864.
吴银洲  王宇明 《上海医学》2005,28(5):437-437
患者男,19岁,学生。因右下颌磨牙间牙龈经常出血,近3个月来突然长大变硬约指头大小而于2004年7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因右下颌后牙颊侧牙龈肿胀易出血,刷牙和进食时更甚,同时伴口臭而至当地乡镇医院就诊,诊断为牙龈瘤,予青霉素抗感染和漱口剂清洁口腔治疗,症状时好时坏。2004年3月中旬,忽觉局部牙龈有奇痒感、无疼痛,约1周后发现原牙龈瘤已长大并穿过牙间隙进入舌侧,呈对称性,此期间刷牙时牙龈出血逐渐停止,3周后发现牙龈瘤逐渐呈光滑性增大,  相似文献   
865.
围绕当前河南省农村心血管卫生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需求,针对农村地区健康危害较大、疾病负担较重、适宜技术缺乏的重点技术问题,从基线调查人手,筛选一批安全、有效、经济的心血管防治适宜技术,并组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系统、全面地对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区域的心血管适宜技术的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研究,提出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推广对策及措施,研究基层农村心血管防治适宜技术推广的工作模式,最终达到改善农村心血管卫生服务可及性、减轻农民疾病负担、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6.
目的建立经济、实用、准确的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的方法,对2例血清样本的各60个克隆测序,χ2检验分析所研究克隆毒株的数量对准种组成反映准确性的影响;用建立的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法区分克隆目的片段,比对CSGE结果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于优势准种比例的反映检测15个克隆以上(χ2=2.700,P=0.100>0.05)、对劣势株的检出检测30个以上则与检测60个克隆无统计学差异(χ2=2.411,P>0.05);比较8个样本共270个克隆的CSGE及测序结果,两者表现出良好的对应性(准确率达98.9%)。结论用"PCR-克隆-CSGE-测序"的方法视不同需求检测15或30个克隆可准确反映1份血清样本中HBV准种的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867.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通过与对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HBV感染后及转染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传代培养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的HBV DNA;并用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感染HBV后释放至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于感染后48-72h达高峰,而L02细胞则于感染后12-24h达高峰,HepG2.2.15细胞株感染后则一直攀升。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酶体大量增生,出现空泡状结构,并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HB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定位于核周并导致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68.
王宇明 《传染病信息》2005,18(Z1):33-34
阿德福韦酯是腺嘌呤磷酸酯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药,口服后可迅速水解为阿德福韦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我国第一个研制成功的阿德福韦酯--代丁,已经于2003年8月-2004年10月在6个研究中心完成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9.
纤维淤胆性肝炎是由严重全身免疫抑制诱发的特殊病毒性肝炎,易发展为免疫抑制诱导性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本文阐述了其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