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妇女(URSA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的比例。结果:URSA组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Tr百分率[(1.98±0.9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1±1.25)%,P<0.05],而2组间CD4+CD25+总百分率、CD4+CD25dim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25bright/CD4+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CD4+CD25brightTr比例下降有关,CD4+CD25brightTr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人类妊娠被认为是一种半同种异体抗原移植,母胎间存在着某种免疫耐受机制来维持妊娠的进行,但目前为止这种免疫耐受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显著降低,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避免胎儿免疫排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NK细胞作为早期妊娠蜕膜中的优势淋巴细胞亦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比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同时CD56^+CD16^+/CD56^+CD16^-NK细胞比例失衡。由此可见,妊娠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蜕膜中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相关,通过对这种复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关于肾病综合征(NS)和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在诊断霍奇金淋巴瘤前表现为NS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3岁8个月,以NS为首发症状,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后缓解,肾功能转为正常。结论 NS可以是霍奇金淋巴瘤的副肿瘤表现。  相似文献   
84.
张华  宋晨  贾砚  熊婷  刘继先 《中国临床护理》2010,2(3):208-210,222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6年6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肿瘤根治术(5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7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恐惧发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胸引液总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肺癌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放疗前后交替涂抹赛肤润乳膏和比亚芬按摩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要接受放疗的9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比亚芬组30例于放疗前后予比亚芬按摩油均匀涂抹于照射区皮肤,赛肤润组30例于放疗前后予赛肤润乳膏均匀涂抹于照射区皮肤,联合组35例于放疗前予赛肤润乳膏放疗后予比亚芬按摩油均匀涂抹照射区皮肤.比较放疗过程中及结束后3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减轻了放射性皮炎的反应程度(P<0.05),且皮肤炎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组患者出现Ⅱ度及以上皮肤反应时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及出现皮炎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比亚芬按摩油与赛肤润乳膏联合用药能获得比用单一药物更好地预防放射性皮炎效果.说明联合应用赛肤润乳膏和比亚芬按摩油后不仅减少了较严重放射反应发生的比例,而且出现放射性皮炎阳性所需的剂量更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不同ABO血型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内镜及病理确诊的IBD患者151例为IBD组,同时收集1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柱法检测ABO血型,通过血Hp抗体和13 C/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比较两组ABO血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克罗恩病(CD)患者5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92例.IBD组与对照组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Hp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和B型血IBD患者的Hp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15.9%vs 25.2%,7.3%vs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的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但O型和B型血IBD患者的Hp感染率较正常人群更低.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牛膝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DrugBank和文献报道中AD的治疗靶点,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构建牛膝的化学成分库;运用DiscoveryStudio3.5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牛膝中与AD的靶点结合的化学成分集;通过KEGG数据库对虚拟筛选到的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牛膝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从牛膝中筛选出58个化合物,多为小分子烷烃、酯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其次为黄酮类、蒽醌类等。这些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Ca MK-IIα、Ca MK-IIβ、Ca MK-IIγ、Akt1和TNF-α等36个AD发病机制的潜在靶蛋白而发挥作用,涉及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gnaling pathway等12条通路。结论牛膝中黄酮类、蒽醌类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AD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抗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88.
姚光喜  陈小武  熊婷 《全科护理》2011,(34):3137-3137
[目的]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0例门诊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支气管哮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影响病人长期治疗依从性的原因。[结果]28例病人遵照医嘱正规治疗,仅占25.5%;医护方面和病人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较低,应积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提高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9.
硫酸镁溶液湿敷预防化疗后静脉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婷 《当代医学》2010,16(10):90-90
目的观察50%硫酸镁溶液湿敷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外周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未加用任何预防静脉炎的药物;治疗组30例,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注射部位以上10cm,每次20min,每2h1次,总共3次。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6.7%,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0.0%。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0%硫酸镁溶液湿敷可有效地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使用方便、简单、实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HCC的病例占全世界的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