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的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的120例脑出血的患者,对其分别使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术以及穿刺引流术进行等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各自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按照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情况(ADL)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等级进行分类,其中Ⅰ级的患者45例,Ⅱ级的患者39例,Ⅲ级的患者25例,Ⅳ级的患者8例,Ⅴ级的患者3例.结论根据脑出血患者的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HSP90新型抑制剂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imethy-laminoeth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DMAG)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7-DMAG及5 mg/L的DDP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经17-DMAG及DDP作用后HepG2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17-DMAG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50 nmol/L的17-DMAG低浓度水平较DDP组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17-DMAG作用48 h后HepG2细胞密度减低,细胞体积变小,随着药物浓度增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400 nmol/L 17-DMAG干预48 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为(22.42±1.83)%,5 mg/L顺铂干预48 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50±1.20)%,未干预组48 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为(0.58±0.49)%,表明17-DMAG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17-DMAG组凋亡率明显高于5 mg/L顺铂组及未干预组(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并且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的凋亡。17-DMAG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较DDP强。  相似文献   
64.
肖晖  魏恒  熊婷  陈小琼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186-2190
目的:探讨FA/BRCA(fanconi anemia/BRCA)中siRNA干扰对多药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细胞系,通过相应渐增浓度的马法兰药物处理,选择性获得多药耐药的子代肿瘤细胞株RPMI-8226/R细胞.MTT法检测RPMI-8226和RPMI-8226/R细胞马法兰、ADM、VCR、CTX、Ara-C、VP-16及DDP的敏感性.siRNA干扰抑制FA/BRCA途径FANCD2蛋白表达,观察多发性骨髓瘤多药耐药细胞株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针对FANCD2基因的siRNA,将其转染多药耐药骨髓瘤细胞株,可以抑制细胞中FANCD2基因表达,转染细胞较转染前细胞FANCD2基因表达降低,对烷化剂的敏感性升高.结论:人多发性骨髓瘤多药耐药细胞株RPMI-8226/R其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FA/BRCA途径中FANCD2表达增强有关,可通过抑制FANCD2表达而逆转细胞的耐药性达到增强烷化剂对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沉默FANCD2表达可以提高多药耐药MM细胞对烷化剂的敏感性,而RNA干扰是一种沉默FANCD2表达的理想方法,因此它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耐药MM辅助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由于产科促卵技术的应用、试管婴儿、人工受精技术的提高,多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大多数为珍贵儿,成为目前新生儿急救常见病种,对我们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环境温度管理、呼吸管理、喂养管理)及常见症状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总结,引进新观点,目的 是提高此类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未成熟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6.
将 12 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80例 ,应用复方皂矾丸每次 7~ 9粒 ,每日 3次 ,丙酸睾丸酮10 0 mg肌肉注射 ,隔日 1次 ;对照组 44例 ,应用丙酸睾丸酮 10 0 mg肌肉注射 ,1日 1次。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相似文献   
67.
吴崇军  徐忠金  熊婷  陈峰  叶瑶  王红 《江西医药》2021,56(8):1091-1095
目的 本研究拟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难治性ITP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自2016年1月到2020年10月间收治入院并同意接受rhTPO治疗的难治性ITP患儿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新发组、持续组和慢性组,分析rhTPO治疗各组难治性ITP的疗效及影响.结果 35例患儿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中新诊断的ITP 16例,持续性ITP 9例,慢性ITP 10例.完全反应14/35例(40%),有效17/35例(48.57%),无效4/35例(11.42%),总有效率88.57%(31/35).不同分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5例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对比使用rhTPO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除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增高外,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也较前增高,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可用于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8.
吴崇军  熊婷  徐忠金  詹春雷  陈峰  王红  叶瑶 《江西医药》2021,56(7):899-901,906
目的 探讨儿童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HT)的临床和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例H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儿最大年龄为13岁6月,最小为1月3天;共检出4例致病/可能致病:WAS基因突变2例,MYH9基因突变1例,SBDS基因突变1例;2例不确定:LRBA基因突变1例,GBA突变1例;所有这些变异中4例杂合(其中一例为复合杂合),2例半合子;6个基因中AR遗传2例,XR遗传2例,AD遗传1例.对5例进行核心家系分析,1例为新发突变.结论 及时认识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至关重要,在常规检查中实施NGS将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9.
作为葡萄糖溶质载体2A家族的成员,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主要负责调控细胞糖转运及糖代谢。研究发现在癌症中其表达量都有明显提高,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多种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葡萄糖及ATP,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以Glut1为治疗靶标,干扰癌细胞葡萄糖代谢,将为癌症诊断及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200,0 μmol/L)DADS处理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24 h,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观察DAD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Transwell实验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和MDA-MB-231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划痕愈合实验则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与此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DS可浓度依赖性下调侵袭迁移相关蛋白uPA和MMP9的表达。结论DADS可下调uPA和MMP9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