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电项针联合西医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再次中风例数。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2)治疗后,两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2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4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3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3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6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5例数(P <0.05);4)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 <0.05)。结论 电项针联合西医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疗效,改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增加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范围,降低再次中风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暗红色斑块6年,曾多次按“股癣、湿疹”等治疗效果不佳。真菌涂片呈阴性,PPD试验强阳性(+++),皮损取活检组织病理为感染性肉芽肿性改变。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臀部皮肤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后,皮损好转。  相似文献   
23.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该病呈世界流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秦皇岛市海港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今后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2002~2006年海港区10 560名入托、人园儿童HBsAg及HBsAb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20岁,左足趾、足背红斑肿胀伴瘙痒2个月,加重10 d.追问病史,患者自幼头面颈部及左侧肢体就有带状分布的密集成片的黑色毛囊性丘疹,并伴左手拇指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及肠梗阻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多发毛囊漏斗样开口和表皮样囊肿,伸向真皮深层,毛囊漏斗部显著扩张,形成宽而深凹陷,凹陷内充满大量角化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误诊原因,分析其肌电图表现。方法分析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肌电图全部异常,具有神经源性损害特点,倾向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结论肌电图可为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6.
胃癌组织细胞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 CD4 4 v6和 nm2 3- H1表达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 2 1例胃癌标本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显示 :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CD4 4 v6的表达 (0 .33±0 .15 )明显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0 5± 0 .0 2 ,P<0 .0 5 ) ,其 nm2 3- H1的表达 (0 .11± 0 .0 6 )明显低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6 2± 0 .2 7,P<0 .0 5 )。在 2 1例胃癌中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Spearm an相关系数 r=- 0 .6 382 ,P<0 .0 1) ,CD4 4 v6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0 .0 1) ,而 nm2 3-H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显著的负相关 (P<0 .0 5 )。提示 :CD4 4 v6过表达和 nm2 3- H1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为相对独立的联合作用 ,同时检测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胃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E的表达情况,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对手术切除22例胃癌标本和9例正常胃粘膜标本的CyclinD1、CyclinE的表达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有不同程度的CyclinD1,CyclinE的异常表达(分别为40.90%和59.09%),且CyclinE的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提示胃癌细胞的CyclinD1,CyclinE的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子事件;CyclinE的检测可望成为临床上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靠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如何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一个长期困挠人们,难以解决的课题。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29.
徐维家  温杰  刘毅 《检验医学》2012,27(8):654-658
目的筛选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清内发生重要浓度变化的代谢物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2例IHD患者和45名正常对照者10项与诊断心肌缺血或梗死有关的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中主要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进行。相应数据经统计分析后,筛选并鉴定出有重要变化的代谢物。结果应用HPLC-MS发现4个平均质荷比(m/z)分别为496.33、478.34、184.13和991.71的离子碎片。经鉴定,4个离子碎片均来自于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IHD组血清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浓度为(76.35±18.28)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24±15.56)μmol/L,P<0.001]。IHD组其他传统心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除AST升高外(P<0.05),其余9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诊断IHD时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的ROC曲线下面积(0.90±0.03)显著高于其他常规生化指标(P<0.05)。结论 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对IH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根据肉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和病理类型,放疗可以作为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及原发性肉瘤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得到改善.光子调强放疗(IMRT)通过对线性加速器产生的光子射线的强度进行调整,从而在三维方向上改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质子调强放疗(IMPT)技术的氢原子核在回旋或同步加速器中被加速、选取并输送到治疗室,在治疗室中经过一系列的调控使之能够符合特定患者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近距离治疗和术中放疗在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些技术为肿瘤细胞提供了有效的受照剂量,限制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运用于颅底肉瘤、脊柱或椎旁肉瘤、尤文氏肉瘤、腹膜后及四肢肉瘤患者.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MRT、IMPT和其他荷电粒子放疗、近距离放疗和术中放疗等技术,都逐渐地改善了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骨与软组织肉瘤治疗中先进放疗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