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磷脂酶C是一类磷脂酰键的水解酶,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第二信使的重要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尤其是细菌中产生的磷脂酶C可以模拟真核生物中的作用而受到关注。该文叙述了磷脂酶C的克隆和表达、重构的工程菌株及重组磷脂酶C的纯化制备。同时,还简介了作者的研究,重组磷脂酶C可能进一步研究制成Ⅰ类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新药。  相似文献   
92.
磷脂酶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IP_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ADP诱导激活,第4~8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PLC处理并以ADP诱导激活。采用三氯醋酸法制备血小板IP3,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IP3含量。结果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IP3含量为0.29 pmol/108血小板,而经ADP处理后IP3含量为0.39pmol/108血小板。经ASP 668μmol.L-1、5、10、15、20和25 U PLC.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测得的IP3含量分别为0.19、0.08、0.15、0.25、0.04和0.18(pmol/108血小板)。ADP组比生理盐水组IP3有明显的提高,而ASP组、不同的PLC组比ADP组IP3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PLC使得ADP激活后的兔血小板IP3水平下降,且无剂量依赖性,表明PLC具有降低血小板中IP3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用放免的方法测定了50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浓度,对比分析了患者Lp(α)、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脱脂蛋白A-I(apoA-I)、apoB100的浓度及变化,分析了Lp(α)浓度及TG、TC和胶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CVD患者血清Lp(α)浓度(0.224±0.04g/L),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黄体酮 (Progesterone)对豚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和细胞的作用 ,借此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豚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和单个平滑肌细胞。采用TD 112S型等张传感器测量肌条收缩与舒张的幅值、频率 ,并用Axopatch 1 D膜片钳放大器测全细胞模式下的单个平滑肌细胞大电导的钙离子依赖钾通道电流(BKCa)。结果  6 4 8μmol·L-1黄体酮可抑制结肠带肌条的收缩 (0 1792± 0 0 873) g(n =6 ,P <0 0 5 ) ,而低浓度黄体酮仅抑制结肠环行平滑肌肌条的收缩 (16 2pmol·L-10 2 36 0g± 0 15 78g ,n =6 ,P <0 0 5 ;1 6 2nmol·l-10 4 332 g±0 2 111g ,n =6 ,P <0 0 1;3 2 4nmol·l-1部分肌条完全抑制P <0 0 1) ,其效应呈剂量依赖的趋势。细胞实验中 12 96μmol·L-1的黄体酮可抑制BKCa的幅值约 6 0 %± 17% (n =10 ,P <0 0 1) ,而灌流液含 5 μmol·L-1尼卡地平 (nicardip ine)时抑制BKCa的作用不明显。结论 高浓度黄体酮对纵行和环行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 ,而低浓度主要抑制环行平滑肌的收缩 ,作用机制与减少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及抑制BKCa有关 ,这种作用可部分解释在临床上IBS妇女患病更普遍的现象 ,对女性IBS患者的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在大肠埃希茼中可溶性表达新型重组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RC-RNase(scFv-RC-RNase),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Tih-scF-RC-RNase以大肠埃希茼E.codiBL21(DE3)为宿主菌,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工程菌经超声碎菌、离心后,上清液用Ni-NTA Agarose亲合层析法进行纯化。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纯化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IPTG诱导5h后,SDS-PAGE显示抗肝癌scFv-RC-RNase在大肠埃希茵E.coliBL21(DE3)中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茵体总蛋白量的lO.5%。MTT法提示,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一7721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半数致死量(LDs50)为0.007g/L。结论:抗肝癌scFv-RC-RNase融合蛋白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潜力的抗肝癌导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高等中医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日益增多,来源于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比以往明显增加。“贫困”作为一种“应激源”,对贫困大学生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了学业的顺利完成。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多来自于偏远山区,由于受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态、家庭遗传因素和专业特点的影响,他们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与其他专业院校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对我院237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研究,以期了解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  相似文献   
97.
升主动脉破裂致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1例沈征善,吴国良病人女,36岁。1992年5月因突然晕倒、低血压2天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1~13/7~10kPa(1kPa=7.5mmHg),心率100次/min,呼吸25~30次/min。颈静脉怒张,心音低...  相似文献   
98.
囊膜病毒一般通过囊膜上的糖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然后介导病毒囊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从而病毒释放内部基因组和蛋白而侵染细胞.这种糖蛋白在不同囊膜病毒中,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包括一个很大的胞外区、一个跨膜螺旋锚定蛋白区和一个从20到150个氨基酸大小不等的胞内区.这类糖蛋白前体表达后,水解成密切相关的两个亚单位,然后形成多聚体 (一般是三聚体).这种糖蛋白一般具有一段称为"融合肽"的序列,这段序列副含疏水氨基酸和甘氨酸,可以作用于宿主细胞膜来介导膜的融合[1].  相似文献   
99.
谭光忠  陈文锴  朱波  杨波 《重庆医学》2003,32(7):906-907
目的 探讨经尿道分步电切加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尿道对前列腺膀胱颈部、体部、尖部分别采用电切加汽化切除。结果  8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术中未发生膀胱穿孔、TURS ,术后无膀胱颈挛缩、尿失禁等并发症 ,IPSS评分由 2 8.2下降至 6 .1分 ,最大尿流率由 (6 .2± 0 .6 )ml/s升至 (16 .5± 1.2 )ml/s,残余尿由 80ml降至 8.5ml。结论 分步电汽化治疗BPH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因CO2气腹、特殊体位及施行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并发症不容忽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最早用于重症医学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人,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带来福音。现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手术室中接受全麻的病人,以期减少患者的肺部并发症。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期为不同腔镜手术病人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全麻病人是有裨益的,但是其关键点,及在不同性别、体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中个体化应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