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肺癌的发生发展与众多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突变有密切关系.近期国内外肺癌的相关基因研究显示,COPS3基因的表达在刺激肺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共存,GA733基因与肺癌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同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高迁移率蛋白家族、类清道夫受体成员5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肺癌的治疗需要多基因联合治疗和基因治疗联合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运动负荷递增方案,对肺通气功能正常的17例非吸烟者和14例无症状吸烟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观察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VO2max/kg)、呼出潮气量(Tex)、呼吸储备(BR)、最大运动气促指数(Dimax)、无氧阈(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极量运动时吸烟组的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呼吸储备低于非吸烟组,最大运动气促指数高于非吸烟组(P<0.05),其它观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者即使尚无临床症状,其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已呈现损害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检测21例过敏性哮喘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观察其中10例病人在特异性减敏治疗3个月后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哮喘病人CD8细胞低于正常人(P<0.01),CD4/CD8升高,揭示哮喘病人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现象,②在用特异性减敏治疗3个月后,CD8细胞增加(P<0.05),CD4/CD8降低。提示特异性减酶治疗可纠正哮喘病人的T淋巴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局部瘦素及瘦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将80例患者分为2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与经典治疗组各加例.采用酶链免疫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及诱导痰瘦素(Leptin)、可溶性瘦素受体(sLR)、白细胞介素8(IL-8),并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Leptin、sLR、IL-8及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汉防已甲素治疗组Leptin、sLR、IL-8及血清CRP比经典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6±0.22,24.45±0.73,25.35±0.35,16.09±0.86)vs(7.76±0.19,28.97±10.11,19.99±0.97),P<0.05或P<0.01],诱导痰Leptin与血清Leptin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sLR、IL-8、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能改善急性加重COPD患者的全身及气道局部炎症状态,同时下调瘦素、瘦素受体、IL-8、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5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53例痰培养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53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中副流感嗜血杆菌21例(39·6%)。结论嗜血杆菌属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之一。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病特别是COPD较多,且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比例上升。抗生素的选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钟海波  曾瑜  汪得喜 《医学信息》2008,21(8):1362-1363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t pulmonlale,CCP)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并与肺动脉压(PASP),右室内径(RD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慢性肺心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右室内径成正相关,与LVEF水平及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缺氧、肺动脉高压(PAH)及LVEF等因素有关:对肺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鉴别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老年COPD患者血清pro-BNP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COPD患者血清pro-BNP水平与LVEF水平及PaO2水平均呈负相关;与FEV1%,FEV1,PaCO2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升高与LVEF有关,与呼吸功能状况无直接相关性,可用来作为判断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5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吸入是否可改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随机选取52例慢喘支患者,加用BDP200~600μg每天气道内吸入,连续使用1个月。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检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462%,治疗前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PEF(最大呼气流量)、FVC(最大肺活量)分别为(087±0.44)L、(2.07±1.10)L/s、(1.50±0.65)L,治疗后分别为(1.07±0.53)L、(2.86±1.13)L/s、(1.68±0.65)L,治疗前Paco2为(6.08±1.69)kPa,治疗后Paco2为(5.37±1.10)kPa,P值均<001。口腔真菌感染略增加(P>005),未见全身性副作用。说明低剂量BDP气道内雾化吸入可改善慢喘支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8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通过X线照片,胸膜腔内压测定等,证实均为单侧交通性气胸。气胸侧肺受压程度为30~90%。经统计比较,作者认为:(1)中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患侧肺压缩程度常较轻(大部分肺压缩程度<50%)。(2)COPD(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继发性气胸的重要原因,但不直接影响肺的受压程度及肺复张的时间。(3)静脉输注血浆提高患者血浆蛋白浓度,有助于破损胸膜的修复,促进肺复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